【記者譚秀嫺報道】坐擁五十億元的持續進修基金已運作超過半年,但申請發還學費的款額卻僅佔五十億元的百分之零點零二,比率較存款利息還低;七類認可課程中,關於個人發展類課程反應異常冷淡,迄今只有九十一人修讀,佔總參加人次的百分之零點五。教育界質疑,基金的運作明顯未能配合社會需要,當局應作出檢討。
持續進修基金只資助市民修讀七類課程,自去年六月起接受申請,至上月中止,共批准了一萬七千多宗申請,資助學費近一百二十萬元;但若把五十億元放在銀行做定期存款,同期利息即可達三百多萬元。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批評,基金的使用率未能反映社會實際需要,現政策是「兩頭唔到岸,到岸嘅只係一小撮人」,當局應從速修訂,取消課程類別的行業限制,及把申請資格擴闊至不同教育程度,因為成人的基礎教育未受惠,持有學位者又不能申請,政府撤銷對碩士課程資助,更加重學位持有人持續進修的負擔。
基金資助的七類課程中,近半人士報讀金融服務業課程。參加「工作間的人際關係及個人才能」類課程的只有九十一人,僅佔總人次一萬七千多人的百分之零點五。
家庭學習協會會長曹錫光對申請人數之少表示訝異,因為「工作間的人際關係及個人才能」課程是七類課程中最不受行業限制,可讓普羅大眾受惠,課程並涉及意志力和抗逆心態等,所以現時社會上的需求日殷,不同行業的大公司都有提供同類訓練,大專院校近年也開始重視學生這方面的訓練。
他又說:「𠵱家基金嘅申請情況,同社會事實有好大出入;釐定課程架構的小組,好應該認真咁問吓,𠵱家嘅情況同佢哋當初原意係咪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