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那篇SPCA之後,得到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市場及傳訊部高級經理姚惠芬的反應。
姚小姐在電郵上說:「有緣拜讀SPCA一文,心中很是高興但又不安。眾生皆苦,本人對您所提及的『有命好命不好』及您不養貓的原因甚為同意,但由於我們的不力,使你對SPCA的工作產生誤解。……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已於二○○一年八月一日起推行『不殺』理念,希望推動香港成為一個『仁愛之都』,務求令健康的動物都不需要人道毀滅,使所有動物都能健康快樂地長成。
每當本會的獸醫要為被遺而又無法找到新主人的動物作安樂死的一剎那,他們都要面對沉重的心理壓力,向即將面對死亡的動物致歉,安撫牠們。儘管如此,人道毀滅總比牠們在街上流浪,面對陷阱、遭人們唾棄、拾荒為生的生活更為人道……」
姚小姐並請我去參觀協會,但年關已近,得預先交稿,我趕得不能抽空,就先打一個電話給她:「不殺理念推行之後,如果還是有人送貓狗來的話,怎麼處理?」
「協會也在八月一日起不收貓狗了。」
原來如此。那麼協會裏擺的貓狗又是從甚麼地方來的呢?
「協會從漁農處領養回來,再轉送喜歡貓狗的人。」
「那麼人道毀滅的工作,是漁農處來做的了?」我又問。
「殘缺又養不活的,我們也還是進行這項工作的。」姚小姐說。
「領養的人多不多?要不要錢?」我問。
「不多,每一隻得付六百塊港幣,這是替動物杜蟲,以及全面防疫注射和做結紮手術的費用。」
與其到寵物店購買,真正愛動物的人,都應該去SPCA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