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駿今年四十歲,在97年金融風暴及911事件中,他曾投資大幅損手。雖然手頭上仍有約一百萬元資金,但他亦只存放在銀行活期存款,不敢再貿然投資。最近,阿駿得悉「對沖基金」其中一項特點是可免受大圍市況影響,他便開始注意有關對沖基金的資料,希望為手頭上的資金尋找多一條出路。
對沖基金一向予人神秘的感覺,香港人對於對沖基金的認知,大概始於97年金融風暴。當時投資奇才索羅斯所管理的對沖基金曾狙擊一些亞洲國家的貨幣如泰銖、韓圜等,使該些貨幣的滙價大瀉。由於有部份人認為對沖基金是導致97年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之一,再加上其投資策略複雜,透明度又較其他投資產品為低,令人對它產生誤解。
「對沖基金」這名詞始於1949年,用來描述由社會學家韋斯路(AlfredWinslow)所創立的投資基金。當傳統的基金只限於持有股票「好倉」時,該基金卻同時投資於相同行業的好倉與淡倉,藉此隔絕及對沖大市的波動。其後對沖基金逐漸普及,在2002年,全球約有6,000隻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的投資目標是追求絕對回報,以取得固定回報水平或正投資回報為目標,而非比對市場指數的投資回報,此點有別於傳統基金。不論市場上升或下跌,對沖基金仍有獲利的可能性,而且與股市的關係指數(Correlation)低,策略上便可分散風險。在收費方面,除了首次認購費及每年的管理費外,對沖基金亦會收取表現費。此外,這類基金亦會參與衍生工具買賣,一般更有採用槓桿投資,以擴大利潤效益潛力。
對沖基金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單一對沖基金。該類基金只採取一種投資策略;第二類為對沖基金的基金。顧名思義,這類基金包含了多種不同的對沖投資策略;最後一類為保本對沖基金。此類基金設有保本機制,保障投資者的資金。
由於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較靈活而且種類繁多,與大市的表現沒有一定的關係,故必須留意基金經理的表現及詳細了解銷售文件內有關該基金的投資策略,包括投資工具、投資策略、借貸的數額,及最大槓桿比率等資料。另外,由於一般對沖基金的贖回時間最少要一至三個月,因此會面對較大的套現風險。
對沖基金採用另類投資策略,可能附帶特別風險,以致投資者可能蒙受重大損失,甚至喪失全部資金,與一般傳統基金不同。故此,投資者應考慮本身的財政狀況,以及是否適合以對沖基金作為其投資組合的一部份。建議對沖基金的投資應僅佔投資組合內一個較低的百分比,而投資者亦應具有充裕能力承擔喪失全部投資的風險。
本文由滙豐供稿
本文資料不應被視為建議或推銷本文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及項目。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請參閱個別投資產品及項目的銷售說明書及資料概覽文件,以便獲取有關資料。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內容是否完整,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