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國家式微 - 李怡

李怡專欄:國家式微 - 李怡

上周筆者在本欄提到日本大前研一的「二○○五年兩岸統一」說。就他的預測來說,自然有許多他沒有慮及的因素,因此難以成立。但作為經濟學及管理學大師,他提出兩點因經濟發展而導致的政治趨勢,卻很值得注意。
第一點是他提出中國地方勢力的抬頭,因經濟發展而形成六大經濟區,在開放改革中,中央集權已「分崩離析」,中央再也不能支配一切,而是地方自立自主,以至逐漸發展成聯邦式體制。
筆者認為,儘管目前中國仍距離聯邦體制甚遠,但中央與地方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則是事實。現在的地方省政府已不全然是中央的地方代理,中央也不能完全用行政命令去指揮省政府,而要代之以討價還價方式。財政部長項懷誠形容,中央對徵收地方財稅,現在要「東奔西走,南征北戰,軟硬兼施,恩威並舉」,正足以說明隨着經濟發展,地方自主權力,已足以和中央平起平坐以至討價還價了。
大前研一提出的第二點政治趨勢,是全球的趨勢。他說,未來,全世界不會有多少人真正在乎「國家」這件事了。──這可以說是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全球趨勢。
不久前,台灣高科技龍頭企業聯華電子的董事長曹興誠,把他兩年前的一篇演說電郵給筆者。這篇演說全面地介紹「近代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除了談到科技給人類帶來富足與和平之外,更提到科技引起國家、社會的巨大變遷,其中有幾個要點:

一、先進國家邁向科技化,必須去除對個人思想及自由的限制,因此必須創造民主自由的環境,人權的提升及個人的解放也就極為重要。否則,即使有少數技術上的成果,也難有科學上的突破;而沒有科學作基礎,技術成果也僅是曇花一現。
二、隨着民主演進與科技進步,國家的權力與道德位階將不斷下降,以致國家從統治、主導的角色下降成為服務性質的組織。
三、在國家轉向服務性的同時,各國的施政將趨於標準化。以歐盟為例,這種施政標準化不僅涵蓋貿易,還包括對人權、民主、自由的尊重,以及財政、外交、國防、消費者保護、環境保護等等。
四、國家行政標準化及個人的解放,將使國界日趨降格成為行政疆界。而國家成為服務性組織之後,百姓關注的焦點,會是政府的效率與能力而非國家之統一或獨立。
這幾點變遷,結論與大前研一大致相同,就是「國家」的觀念逐漸式微。
筆者不禁因此而想到我們的特區政府,特別是董伯。首先,他念念不忘的是「國家」觀念,是「一國」而非「兩制」,寧犧牲香港百姓的人權與自由也要將「國家安全」視為「天經地義」。其次,他仍擁抱「中央集權」觀念,無視中國各地方權力的自主性大為提高,以為只要獲中央支持,就能解決香港與廣東省融合的問題。董伯與特區政府顯然已遠遠落在時代潮流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