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的基金經理,每天也會忙於買賣,並要經常調配旗下基金組合。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基金經理也如此「積極」。尤其是掌管債券資產的掌舵人,他們所追求的是穩定回報,因此多作中長線投資。寶源投資管理債券部主管曾慧詩就坦言不會多做買賣,即使個人投資亦是如斯保守。 記者:袁國守
其實,作為定息工具的基金經理,確實必須像曾慧詩般採取較保守的投資策略,好讓客戶不用擔驚受怕。「購買債券基金的投資者,多以保本和穩定收入為目的,所以我們不會經常做買賣,否則便難以獲得穩定回報。」
當然,基金組合亦會隨市況轉變而作中線調整,不會永遠一成不變。曾慧詩表示,揀選債券主要取決於債券評級、宏觀經濟發展、利息及通脹周期等因素。現時,曾慧詩有份管理的寶源環球債券基金主要持有政府債券和半官方債券,只有約1成是歐美地區的企業債券。
她指出,雖然去年美國多間大型公司曾出現帳目問題,但其他企業已逐漸減債及降低營運成本,有助美國經濟今年緩慢復甦,並帶動全球經濟。
她預期,今年息口仍然低企,因此債券的吸引力猶在,已買入者可繼續持有。「不同類型的債券當中,我們較看好企業債券,並將稍為增持。但這類債券的價格波幅偏高,管理時要較為主動,並需經常監視債券評級有否改變。」
「相信今年息口將維持穩定,如果美國經濟不太差,依靠出口的亞洲區應有所增長。去年個別亞洲國家如南韓和馬來西亞的評級已被調高,反映經濟開始好轉。」
從事投資行業已有12年的曾慧詩,多年來以管理債券投資為主,故不用承受股市的大上大落,但回想初入行時息口急速上調,曾令債券價格大幅回落,令她留下深刻印象。
「91年本港的通脹頗高,故金管局加了1厘息來控制,雖然1個月後便減息,但市場作出很大迴響,債券跌得很多,10年期債券價格波動達6至7%。另一次印象深刻的當然是97、98年,隔夜息率曾抽高至300厘,債券價格壓力很大,但基於當時本港經濟基調良好,所以我認為投資者不用恐慌,可繼續持有。」她回憶說。
至於她的個人投資,可說與管理基金的方向一致──同是以「穩陣」為大前提。曾慧詩笑言:「我是個頗保守的人,很怕自己的個人投資組合出現虧損,故大部份為現金和做定存。為避免利益衝突,因此不會買自己管理的基金,現時也沒持有其他債券。股票亦不多於投資組合的2成,主要是長線投資的藍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