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諺語說「錢是買不到快樂的」,但英國兩名學者卻挑戰這種說法,並花了十年研究,量化各種喜悅和哀傷,認為快樂是可以買回來的,但價錢卻絕不便宜,以結婚所帶來喜悅為例,相當於每年可賺取七萬英鎊(約九十萬港元)。
英國沃里克大學經濟學者奧斯瓦爾德和克拉克,在過去十年研究一萬人,查問他們在一生中所遇到的重大事件,評估婚姻和子女所帶來的滿足,以及離婚、親人逝世等哀傷事情,所造成的金錢代價。
研究結果發現,健康雖然不是無價寶,但對受訪者來說卻是最寶貴的資產。
若健康狀況突然轉壞,他們覺得每年便需要五十萬英鎊(約六百四十萬港元)的補償。兩夫妻因了解而分居,每年至少需要十三萬二千英鎊(約一百七十萬港元),才可抵銷分居所帶來的傷痛。
奧斯瓦爾德對研究結果並不感到驚訝,因為「我們發現當人愈富有,他們便愈覺得快樂」。
研究結果會刊登在英國《國際流行病學雜誌》季刊,並交給英國政府參考,以便法庭可以此為根據,計算罪案中受害者應獲多少金錢賠償,才可補償他們在精神上的創傷。
奧斯瓦爾德說:「我們認為這項研究將會十分有用。(首相)貝理雅經常要猜測怎樣才能令人快樂,他大可根據這個方法來計算。」
不過,英國最大關係輔導組織「關係」(Relate)輔導員諾頓,卻不認同學者把情緒劃一量化成金錢,「我理解這項研究背後的動機,但把情緒量化成金錢價值是非常困難和複雜的」。
大律師卡恩也有同感說:「司法界通常根據先例來計算賠償額……但這個研究卻將人的感受和不幸設限額,為一些大公司在向受害人賠償時設下上限。」
英國《衞報》/《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