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展核武器,對中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處在印、巴、美、俄的核力量包圍下,中國能否安全地獨善其身?北京官方傳媒不諱言中國民眾最關心以上問題,並就此訪問了軍界和學界有關專家。專家們稱,中國擁有強大的核反擊力量,「有足夠力量保證國家核安全以及抵抗『核訛詐』」。
官方《人民日報》屬下的《環球時報》昨日報道,北韓核問題成為國際焦點之際,日本也出現了「核武裝論」,印度又指摘中國在西藏儲存核武,為其在中印邊境部署核武尋找理由。人們注意到,中國周邊有核國家是世界上最多的,處在核國家包圍中的中國,核安全程度又如何呢?
報道引述北京一位研究裁軍和核武問題的專家稱,中國周邊的核國家,以俄羅斯的核力量最為強大,部署在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白楊」系列導彈、部署在巴倫支海的核潛艇,連美國也無法應付。印度的核攻擊能力可以瞄準北京;巴基斯坦導彈的射程則介乎一百至二千三百公里。此外,美軍的戰略核潛艇也在關島等西太平洋基地長期駐泊。
面對周邊的核威脅,解放軍國防大學一位教授說:「對於中國的核安全來說,最有力的保證是我們有足夠強大的核反擊力量。」
他指出:「中國歷來強調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立場,但是中國的戰略核武器水平是居於世界前列的,是有足夠力量來保證國家核安全的。」
由於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敵方發動首波核攻擊後,中國能否保全核力量並作出反擊,便成為關鍵所在。中國近年在核彈研究上,除加強攻擊性之外,也着力加強機動性、隱蔽性。而在長程導彈、核潛艇的研製方面,亦取得長足進展。
國防大學的這位教授強調,從政治上和國與國關係上來看,中國一直重視睦鄰友好,和周邊國家並沒有甚麼實質性的大衝突,因此,中國雖然處在核國家的包圍中,但核安全的程度還是很高的。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李彬教授也認為,目前核武器主要不是用於實戰的,準確地說,它是一種心理武器,有了核武器,就可以進行核訛詐或者抵抗核訛詐。在核安全上,中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誰會用核武器攻擊中國,而是如何對付核訛詐。
《環球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