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歐品牌由「豬嘜」「馬騮嘜」到「雞仔嘜」<br>羊的故事系列:土產羊毛衣伴港人度寒冬

震歐品牌由「豬嘜」「馬騮嘜」到「雞仔嘜」
羊的故事系列:土產羊毛衣伴港人度寒冬

【記者陳沛敏報道】十二生肖中,羊與人的關係可算親密。羊兒身上的羊毛,如今不是正穿在我們的身上,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給我們帶來溫暖?擁有近七十年歷史的震歐線衫廠在本港經濟起飛的七十年代,推出當時首創的「防縮防蛀」羊毛內衣,並選用一隻黃色小雞作為標誌,稱為「雞仔嘜」,一賣三十多年,陪伴過不少人度過寒冬。

形象深入民心
震歐線衫廠經理劉秉輝解釋,羊毛的質素和價錢主要取決於其纖維粗幼,用愈幼細的羊毛打成羊毛紗,織出來的毛衣就愈矜貴。他指出,一般的羊毛纖維直徑為二十二至二十四微米;羊仔首次生出的毛稱為「羊仔毛」(lambswool),較一般羊毛幼細;「茄士咩」(cashmere)羊絨毛的纖維直徑更只有十四至十八微米,織出的毛衣順滑柔軟,價錢也更高。
至於「雞仔嘜」的毛衣,則是用生長於高山的美麗諾(Merino)羊毛製成,優點是纖維幼細,經加工後可放到洗衣機清洗。震歐三十年代在港創業時原本生產純棉線衫,曾推出「豬嘜」、「馬騮嘜」等牌子,後來請畫家為包裝盒畫上幾隻黃色小雞,牌子也改為「雞仔嘜」,雞仔一身又暖又柔的黃色絨毛,配合產品形象,深入民心,去年更獲選為香港十大品牌之一。

羊毛漲價兩成
不過,面對社會轉變,老牌子都要走年輕化路線。為迎合年輕一代的口味,震歐近年推出黑色等色澤的羊毛內衣,又發展外衣市場,面對本港近年經濟不景,仍能保持盈利。劉秉輝說,今年羊毛價格上升兩成,但他們的毛衣卻不打算加價。
國際羊毛局在港辦事處的商務經理司徒聖豪解釋,羊毛主要生產地澳洲,去年天氣乾燥,羊毛產量減少,刺激價格上升,但相信在經濟不景下,製成品的價格不會有太大改變。去年,本港製造掛上純羊毛標誌的毛衣共有八百萬件,主要出口美國、日本等地。
《五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