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廣泛報道美英準備入侵伊拉克的背景下,一月二十三日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社會論壇,好像沒有甚麼值得香港媒體關注。相反,在抗議全球化的運動中,第三屆世界社會論壇在這個特定的全球化格局中,卻有着特別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歐美強國鼓吹的全球化管治,在美英準備入侵伊拉克的問題上已面臨自我踢爆邊緣。原來歐美等強國一直試圖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塑造成合理和合法的制度,來支持以軍事干預保護它們的國家利益,向選民交代,減少一些國際人道災難的產生。
可是,在巴勒斯坦自治和立國的問題上,美國一直為了保護以色列的利益,而對安理會制裁以色列的議案進行否決,造成以巴衝突不斷升級。在盧旺達和東帝汶的問題上,發達國又遲遲不加援手,使慘劇惡化,造成嚴重的人道災難。
發達國以聯合國安理會名義,懲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實施的經濟制裁,傷害不了軍事政府,卻因禁止向伊拉克出口藥物,而令上百萬伊拉克人民失去性命。現在,因與歐盟、俄羅斯和中國在出兵伊拉克的立場上產生分歧,美英露出了它們的新帝國主義面目。聯合國安理會的面紗也可以拋掉不用了,索性宣稱不用聯合國授權,也可直接出兵了。
不但全球化的政治管治理想被踢爆,經濟全球化的管治理想破產也面對嚴峻挑戰。資本主義老大哥的美國雖然大減利息,經濟卻不大起色,它們大吹大擂的美國企業管治模式卻不斷爆出做假帳醜聞。表面上資本主義欣欣向榮,原來卻是泡沫吹脹而成。因此,美國出兵伊拉克惹來不少揣測,是美國政客和軍事工業界的險着,不但穩住中東的石油供應,還想借戰爭來刺激經濟。
飽受全球化金融危機蹂躪的國家,除了國際貨幣基金會大肆吹噓的好孩子──南韓外,其他債仔國的處境更為不堪。最近,印尼為了執行國基會的貸款要求,為了償還外債,不顧深受經濟危機打擊的貧苦大眾的生活,大力削減政府對公共事業的補貼,造成公共事業費用大幅上升一成以上,引發大規模示威抗議。
阿根廷是另一個被國基會吹噓的典範,亦因執行國基會的建議,造成債台高築,去年終於無法償還外債,貨幣大幅貶值,爆發了擠提和凍結存款的嚴重金融危機。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情況和阿根廷也不遑多讓。因此,不少拉丁美洲國家的新興政治力量已開始懷疑經濟全球化的後果,特別是和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了的全美自由貿易協議,會為它們的國家和人民帶來希望還是災難。
第三屆世界社會論壇在這個全球化謊言破產的時刻舉行,不但滙合全球人士來面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在巴西舉行亦有另一重政治意義。巴西工人黨一直以阿雷格里港為大本營,批判經濟全球化對巴西帶來的負面影響,造成了過度依賴國際經濟,導致失業、貧困和飢餓等問題。工人黨提出建設有尊嚴的巴西,重建立足本土,製造就業和溫飽的經濟;政治上又提出了容納市民高度參與決策的制度,來建設市民參與和向市民問責的政治制度。
由於工人黨的政治經濟主張,使巴西的債權國擔心工人黨的總統候選人羅拉上台後,拒絕償還巨額外債,大幅拋售巴西貨幣,放出不利經濟預測言論,企圖影響選舉結果。巴西選民在這樣的威脅下,終於還是選出了羅拉,以表示對經濟全球化的不滿和支持羅拉為經濟全球化尋求另一種想像和試驗。
第三屆世界社會論壇在阿雷格里港舉行,不但滙合了世界各地對經濟全球化的質疑和抗議,亦標示了經濟全球化的另類選擇不是夢想,而是受市民普遍支持的主張和行動。可參閱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陸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