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懷念威權? - 李怡

李怡專欄:懷念威權? - 李怡

在蔣經國去世十五年後,台灣最近竟然爆發了當年誰才是蔣經國心目中的接班人的爭論。
已經實現了總統直選的台灣,這本來是沒甚麼好爭的,因為不管當年蔣經國屬意誰當接班人,畢竟已成過去,現在總要人民投票才能選出總統嘛。
不過,吊詭的是,屬於威權時代、曾在台灣實行特務統治的蔣經國,竟然是目前在台灣享有最高民望、並在他去世十五年後人民反而更加懷念他的領袖。人民懷念蔣經國時代,經濟起飛,生活安定並且一天比一天富裕,沒有政爭,沒有黑金。蔣經國本人執掌絕對權力,沒有任何勢力敢向蔣經國挑戰,然而他既不斂財,在國外沒有銀行戶口,也不為自己的子女或家屬謀政治出路,可以說全心全意為台灣人民奉獻心力。到了晚年,更是大量任用台灣本省人,開放黨禁,開放人民到大陸探親,引入民主……。

倘若在蔣經國去世後,台灣能繼續原有的安定與繁榮,那麼踏入民主時代的人民,也不會去懷念過去。畢竟人民對於曾造福於他們的領袖是無情的,這是民主政治的特點。然而,被蔣經國選為副總統的李登輝,在接任總統之後,雖被國際媒體稱為「民主先生」,卻是引入了民粹民主而不是憲政民主,不斷製造族群對立,每天政爭不息,又帶來了黑金政治,最後將政權拱手讓了給民進黨人。而曾為台灣的民主奮勇抗爭多年的民進黨人,接掌政權之後也是乏善足陳。台灣社會本已經幾乎把蔣經國遺忘了,每年在他的死忌(一月十三日)只有絕少數人會關心與注意,今年卻在蔣經國去世十五周年大肆舉行紀念活動,各政黨(包括民進黨)、各政要也紛紛撰文或發表談話紀念蔣經國。
各種紀念活動表面是紀念蔣經國,實際是各政黨要爭奪蔣經國今天仍擁有的民望。上星期國民黨舉辦追憶蔣經國的「台灣情,本土心」的座談會,即將接任國安會秘書長的國防部副部長康寧祥也有出席。
會中受注目的,是蔣經國的媳婦蔣方智怡,她引述蔣經國日記的內容說,蔣經國心目中最適當的未來國家接棒人選,是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而不是副總統李登輝,因為副總統位尊而權不重,故不是蔣經國精神上的傳承者,而蔣經國刻意培植的本省籍中三代領導人則是連戰。

李登輝立即通過「接近李登輝人士」表示,蔣方智怡是蔣經國去世後才嫁入蔣家,她的丈夫蔣孝勇也從來沒有被納入當時的領導班底,因此她沒有資格評論蔣經國的想法。
蔣經國當年是怎麼個想法?他屬意誰當接班人?畢竟人已去世,無法證明了。然而,蔣經國晚年實行仁政,推動「本土化」,卻是可以肯定的。為甚麼他會推動「本土化」以至民主化呢?主要的原因相信是他感覺到他和國民黨作為一個外來(大陸來)的政治勢力,對管治台灣缺乏「正當性」,所以更覺得應善待人民。
中國歷史也有這樣的經驗,外族的統治(如滿清)因為覺得缺乏正當性,更會善待百姓;相反自己人的統治(如明朝的統治)對百姓倒是最殘酷的。
李怡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