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硬紅包失卻神秘感

理財智慧:硬紅包失卻神秘感

新年將近,小孩子最喜歡收到紅包,但如果接到紅包之時,發覺是硬磞磞的,而且在紅包外面呈現硬幣狀,那麼便就失去了神秘感;相反,當接到「輕飄飄」的紅包,孩子的興趣會大得多,因為一日未開封,也不知道紅包內藏有多少利是錢,想像空間會大很多。還記得有一段時間,市面十分缺乏輔幣及細額鈔票,有些人甚至要用一元美金現鈔來封紅包呢!
鈔票等同欠單,亦即IOU(IOweYou,我欠你)的物品。當然欠款的一方,是能信任的機構,例如銀行、財務機構。

不同銀行不同寫法
從電視古裝劇集中可以看到,古時的人是使用銀両的,但金、銀會很笨重,攜帶不易,於是逐漸改用銀票。銀票就是由認可的財務機構,例如銀號所發出的一張憑證,而客戶就可憑銀票到任何分店提取銀両。銀両若由一間分店轉運至另外一間分店,便要派人押運,這衍生了保鑣這職業。慢慢銀號衍化成銀行,而保鑣則變成押運公司。
現代鈔票的運作原理亦沒有多大分別,都是IOU的憑證。香港的鈔票是要有外滙(美元)來支持發行的。如果拿起一張20元以上的鈔票便可看到一些特別的字。中銀發出的鈔票會寫上「在香港見票即付」;而渣打則會寫上「Promisestopaythebearerondemandatitsofficehere」;而滙豐的鈔票則寫上「憑票即付XXX元承董事會命」。而最特別的是由金管局發行的十元鈔票,上面只寫上「香港法定貨幣」。究竟鈔票上寫的文字有何意思?明天再續。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