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民企股,上周又再成焦點。一向以經營手提電話電池製造生意為主的民企股比亞迪(1211),管理層突然公布將斥資2.695億元人民幣,收購西安秦川輕型轎車裝配廠77%股權,因而遭投資者大手拋售,引致股價急瀉。這次市場不滿比亞迪的收購行動,除因收購價太高,達480倍歷史PE外,亦因比亞迪一向是專攻手提電話電池製造,並無製造汽車經驗,難以令市場信服它有經營汽車生產的能力,以及大幅提高該車廠之未來盈利,故基金及機構性投資者等紛紛以「腳投票」,盡快拋售該股。
美國投資市場有Diworsification一詞,在美國財經刊物中經常看到,筆者最先認識這名詞是從美國著名投資家PeterLynch的著作《OneUponWallStreet》中,近期在另一暢銷理財書《窮爸爸富爸爸》作者RobertTKiyosaki的新作《RichDad'sProphecy:WhytheBiggestStockMarketCrashinHistoryIsStillComing...andHowYouCanPrepareYourselfandProfitfromIt!》中,他亦有引用Diworsification這名詞。惟Lynch與Kiyosaki在應用這名詞時卻有不同含意,Lynch以Diworsification來形容公司胡亂分散投資,Kiyosaki則以Diworsification來形容投資(或窮爸爸)胡亂及過度分散投資,兩者略有不同,一是針對上市公司管理層,另一個則是針對一般小投資者。
美國普遍以Diworsification來形容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較少用來形容窮爸爸,筆者測猜可能是美國窮爸爸較少,不良管理層較多之故。這亦可理解,當經濟不景時,美國總統布殊以減稅及增加福利等措施來刺激經濟,自然較少窮爸爸。無奈阿松卻反其道而行,以加稅及向有能力者開刀,來帶港人走出經濟困境,估計本港很快便湧現不少窮爸爸。不知他會否有朝一日也加入窮爸爸之列。
Diworsification這詞是由Diversify及Worst兩字演變出來,意思大致是指公司管理層胡亂收購與本業無關的其他行業。PeterLynch告誡投資者6項要避開的股份,其中一項便是Diworsification,他指出,當察覺公司管理層開始胡亂地收購一些與本業無關的公司時,便要小心及考慮沽售,因這往往是虧損的開始!
美國一些商學院常引用一個較為經典的例子來解釋Diworsification,就是當年Mobil石油公司收購美國百年老店──大型零售商MontgomeryWard一役,話說當年油價大幅上升,令Mobil賺了很多錢,於是管理層便盤算如何運用這大量資金及將業務分散,後來一個聰明絕頂的高層想出收購當時正陷於經營困難的MontgomeryWard,只要把其營運狀況改善,便可為Mobil帶來另一項重大收入。可惜事與願違,由於Mobil的管理層根本無經營零售業的經驗,無力扭轉其困境,最後在MontgomeryWard持續虧損下,惟有將之出售,更要為此而撇帳。
MontgomeryWard最後亦難逃結業的厄運。由於MontgomeryWard是美國第一間推出郵購服務的零售商,於1872年開業,在美國有百多年歷史,故當其在2000結業時,連著名的《TimeMagazine》也有專題報道。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