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炒分拆概念務須小心

陸叔理財:炒分拆概念務須小心

大型公司的規模較大,故股價受惠於分拆行動的機會較低,反而一些股價長期偏低的細價股,股價受惠於分拆行動的機會則較大。

近日大市的表現十分波動。中東局勢緊張、美國企業紛紛發出盈利警告,以及美元滙價疲弱、油價的持續強勢,都令整體投資氣氛變得緊張。雖然整體市道欠佳,但很多企業卻在此時計劃分拆業務,其中電盈﹙008)早前便被市場傳出會分拆基建業務,而天津發展(882)更是身體力行,將公路項目濱海交通分拆上市。
對母公司來說,分拆業務確有支持利潤及刺激股價之效。以天津發展的分拆行動為例,如果濱海交通招股價市盈率定於8倍,那麼天津發展透過今次的分拆行動,便可獲得過千萬的特殊收益。難怪在分拆消息公布後,天津發展股價曾升至$2.125,貼近52周的高位。
雖然分拆消息對母公司利多於弊,但投資者在投資一些有分拆概念的股份時,有些事情亦必須注意。
分拆能否成功,是投資者最要小心留意的風險因素;因為萬一分拆失敗,亦即代表投資概念已消失,股價定必會受到很大的沽售壓力。除此之外,分拆的條文是否對投資者有利,亦是投資者應該小心留意的。
無可否認,分拆業務的確可以令母公司獲得一筆特殊收益,刺激盈利表現,而母公司更可透過分拆,讓分拆的業務能有獨立的集資能力,減輕對母公司財政上的依賴;但分析業務的盈利貢獻,佔母公司整體的盈利有多大比重,亦是投資者所應該細心分析的。如果分拆的業務是母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那麼分拆的行動便可能影響到母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投資者便不應對這些股份有太大的憧憬。反而被分拆的公司,由於業績本身已甚吸引,如上市的定價並不太高,投資者不妨加以留意,並作出認購的行動。

國內分拆難直接感受好處
另外,公司將業務分拆至何地上市,往往亦會影響股價能否受刺激而炒上。很多中資股份都明白,在本地上市的市盈率會較國內為低,故它們大多會選擇將業務在國內分拆上市,但由於這個因素很多時不能令股東直接感受到分拆行動的好處,即使母公司有新公司的股份送給股東們,但由於出售較為麻煩,故造成利好因素亦難以吸引投資者吸納這些股份。而分拆的利好效應往往需要等到公司公布業績時才能反映出來,股價亦可能屆時才能被炒上,故投資者亦應小心留意這項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公司的規模較大,故股價受惠於分拆行動的機會較低,反而一些股價長期偏低的細價股,股價受惠於分拆行動的機會則較大。但由於細價股本身的投資風險已相對較高,故投資者在炒賣具備分拆概念的股份時,實應加倍小心留意。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