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買股票首重投資價值

錦言堂:買股票首重投資價值

裕元工業(551)打算將每股拆細,1拆2,每股面值由$0.5拆細為$0.25。
裕元此決定是明智之舉,相信是希望吸引散戶投資者,加強流通量。此股一向為基金鍾愛,倘一般投資者也選擇,無疑是錦上添花。筆者在去年年尾推介此股後,接獲不少讀者查詢:「李生,你介紹隻股好好,不過咁貴,我得幾萬元(個別則說有20萬元),買得幾多股?」
從此話可以看出,一隻股份的股價太大(大並不代表貴或不值得買),確會打擊散戶的投資興趣。但散戶的這種想法也有商榷餘地──選擇投資一隻股票不是從股價的大小為着眼點,而是應該從投資價值着手,例如增長前景及估值(如市盈率高低)。
筆者去年12月15日在本欄推介裕元,標題為《裕元業務前景樂觀,建議買入》。當時的股價為$24.50,之後裕元股價高低位為$24.05及$29.30,執筆時為$28.60,上升16%,同期恒生指數下跌了2%。在推介裕元後,不斷有讀者來電郵問及裕元個價「咁貴,點買?」等問題。
筆者解釋說,我們推介股票主要是從其投資價值為着眼點,不會受制於股價大或小,總之是好股便可以了。

股價大細不重要
散戶有一個「不好的心態」,就是買股要揀一些細價股,因為同樣用5萬元,一隻細價股(例如$0.5),可以買入10萬股,感覺上買了很多,很充實。相反,若果有另外一隻大價股,以裕元為例(假設做$25),他只能買2000股,感覺上買了很少,不夠充實。所以他寧願買入細價股,不理基本因素,這種想法很有問題:
(1)投資講求實質回報:同樣投資5萬元,不論大價或細價股,若兩隻股票均上升了10%,同樣是錄得5000元回報。不是因為買了10萬股便可以賺多些。
(2)買入細價股並不代表回報大:有部份投資者總是尋求股價在$1或以下的股票,甚至有些鍾情仙股,以為股價只要升一二角或幾仙便賺很多。這種想法並無不妥,只要他們明白「升得快、跌得也快」的道理便可以。
話雖如此,筆者建議散戶(特別是投資初哥),應從投資實力股開始,仙股應少沾手,及持開放投資態度,不應抱着「買仙股賺得多賺得快的想法」,因為這是非常錯的。
談回裕元,剛公布的業績符合我們的預期,末期息派$0.75,可以股代息。由於對裕元前景仍然樂觀,筆者建議以股代息,作長線投資。
李錦 新鴻基證劵策略師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