矇查查入讀法律 與謝長廷同窗

矇查查入讀法律 與謝長廷同窗

1944年在上海出世的顧明均,在1、2歲時便隨家人走難到香港,由小5讀到中6,均在著名中文學校培正度過。顧明均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他總共用了10年時間才完成中學6年的課程。
「曾經試過因為頑皮,被學校在下學期強行降班……我都有想過不如輟學算啦!但由於雙親有感自己教育水平不是太高,所以始終堅持我一定要完成學業,而再加上學校對我非常包容,最終我也能夠在培正順利畢業。」顧明均說。

返港只任職文員
畢業後,顧明均在1966年入讀台灣大學,並且因為誤報學科而入了法律學院法學組,剛連任的高雄市長謝長廷便是他的同學。顧氏在70年畢業後回港,但當時香港普遍並不認同台灣大學的學位,回港初期只找到文員及社工等職位。
及後,顧明均「回流」台灣從事導遊,在朋友介紹下轉任半官方組織台灣雲林縣商會幹事,後發現台灣計算機市場具潛力,便「膽粗粗」做起代理來。

與員工分享成果
顧明均不諱言,雖然表面上現時南太的業務與在台大所修讀之科目拉不上關係,但事實上那短短4年,卻令他明白到制度的重要性,並體現於南太的管理上,如為南太內地廠房成立工會,將由下而上的意見及雙向的溝通制度化。
由於顧明均堅信制度化有利企業的發展,他並未有安排其兩位公子及兩位千金進入南太,並堅持董事會一定要有專業人才。他亦明白到要與顧員分享集團增長的需要,所以為了追回過往低於集團增長的加薪幅度,今年員工平均可獲得雙位數字的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