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港人外遊時感染流感傳染家人,令家人出現併發症死亡,這證明傷風、感冒等「小毛病」都不容忽視。香港大學醫學院最近進行亞太區首項有關兒童患流感研究,發現本港兒童因患流感而住院的比率相當高,每三十五名一歲以下嬰兒,即有一人因患流感而住院,較美國的數字高出近兩倍,打破一般認為流感在亞熱帶地區不大嚴重的錯誤觀念。 記者:陳倩雯
該研究結果已於上月出版的國際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中發表。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助理教授招瑞生表示,兒童因流感而住院的比率出乎意料地高,但原因仍未明,現正研究是否與空氣污染嚴重及人口稠密有關。
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聯同微生物學系一起進行。研究人員分析了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間,因患急性呼吸道疾病而入住公立醫院的十五歲以下病童資料,得出研究結果。
結果又顯示,病童因流感而住院相當普遍,單在一九九九年,共有五千四百七十一名兒童因流感而住院,每人平均住院三點一日,即病童因流感而住院的總日數達到近一萬七千日,用去醫院管理局五千五百四十萬元的開支。
在不同年齡組別中,一歲以下嬰兒因流感而入院的比率最高,每一萬名嬰兒中即有二百八十八人因流感住院,即平均每三十五人中有一人因而住院,比率較美國的高出一點八倍。年齡愈大,因流感而住院的比率就愈低;而因流感引致死亡的病例,則十分罕見。
她並稱,由於現時只有本港及美國有進行此類研究,故未能肯定本港兒童因患流感而住院的比率,是否全亞洲或全球最高。
研究隊伍指出,雖然現時有疫苗對抗流感,但效果不大理想,故不贊成為健康正常兒童推行全面疫苗注射計劃。她表示,現有疫苗對接受注射者的保護性只有八成,保護期也只有數月,相對其他病毒的保護期為短,加上疫苗不適用於六個月以下嬰兒,故認為不值得全面推行。
招瑞生認為,應該推出更有效的新疫苗,部份西方國家正研製對抗流感的新疫苗,部份更已進入臨床研究測試階段。新疫苗應採用噴霧形式,方便使用,而且保護期應更長,以及可對抗不同類型的流感。她又建議市民注重個人衞生,有感冒症狀者,應盡量避免攬抱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