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私隱專員專員公署昨日公布共用正面信貸資料的公眾諮詢結果,公眾普遍支持個人信貸資料保障建議,預計守則在4月1日生效。備受關注的過渡期問題,私隱專員維持兩年建議,但「放寬」讓銀行可向債務重組的客戶查閱正面資料。業界人士相信,放寬並不會導致信貸收縮,但靠「新債冚舊債」的過度借貸人士,在資料庫成立後將可能「被迫」解決財務問題。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鄧爾邦表示,諮詢期內共接獲282份建議書,當中56%表態贊成保障建議、33%反對,另有11%沒有強烈的立場。
對於較具爭議的24個月過渡期問題,銀行公會原建議縮短至12個月,但私隱專員最後維持原來建議。鄧爾邦表示,考慮過渡期是從資料是否對信貸人公平的原則出發,並非顧慮信貸收縮問題。私隱專員原建議銀行可以在過渡期間,以新申請貸款為理由,查閱正面信貸資料;修訂後,重組債務亦可成為查閱客戶的正面資料的理由,但查閱前需先向客戶作出通知。若在守則生效前作重組債務的安排,銀行便毋須要向客戶作出通知(見表)。
鄧爾邦認為,若不批准銀行以債務重組為由查閱客戶信貸資料,將會妨礙銀行幫助該批人士進行債務重組。他認為,這對社會是一件好事,因為可改善銀行的風險信貸管理。
恒生銀行(011)副總經理梁永祥認為,根據私隱專員的建議,銀行只能在得到客戶同意進行債務重組後,才可查閱其正面資料,因此不會造成大規模信貸收縮問題;准許銀行在債務重組後查閱資料,可讓銀行更有效核實借款人的欠債情況。不過,對於過度借貸的人士來說,由於銀行可以查閱新申請貸款人士的正面資料,因此該批人士可能會因為無法取得新貸款,而要面對現實,處理財務問題。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晚出席一頒獎禮活動時表示,有關建議的立場非常好,在保護個人私隱及有效運用信貸資料兩者間取得平衡。至於監管銀行使用正面信貸資料庫,任志剛表示仍要就指引作出研究。鄧爾邦表示,金管局將會就銀行使用正面資料發出指引,並在實施後12個月向銀行進行評審,而私隱專員亦會在守則實施後6個月進行審查,若發現有銀行違規,私隱專員有權公開違規銀行的名稱。
據悉,雖然守則在4月1日生效,但銀行界人士預計,資料庫可能要到9月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