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昨日升幅不大,但走勢已算是偏強,不錯幾間美國科技公司在收市後公布的消息理想,市場預期美股會反彈,可是恒指早在周三已呈強勢,昨日貼近9600收市是甚佳表現,還要最大藍籌滙豐(005)是受壓。
雖然恒指偏強,筆者認為今次反彈是提供了另一次趁高沽空的投機機會,以9750止蝕已相當足夠,博恒指重新再向9250推進。恒指走勢不弱,二三線股表現卻頗為參差,部份股份有明顯獲利回吐,可能比亞迪(1211)的急挫,對氣氛有所影響,不過既然年關將至,保留較多注碼以防萬一,會是比較合理。
回說比亞迪,戲劇性急跌,顯示出股市的風險,縱使對個別公司如何有信心,也切忌孤注一擲,不少人不喜歡買股票,便是因為控制權在管理層手裏,就算有投票機制制衡,這類出人意表的消息的公布,對股價短線也大有影響。
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明顯仍有改善的必要,否則更多這類例子,只會有愈來愈多心死的投資者。
97年的大型牛市,是以注資概念作主打,今時今日投資者對公司收購,卻明顯大有保留,這是經驗累積的結果,兩間公司的整合,絕少如外行人估計的暢順,一加一少於二的例子,是比大於二為多,協同效應往往是最樂觀的估計。兩個管理層互不合作,又或者主要高層出現離心,辦公室政治角力令效率倒退,往往才是現實的真象。
撇開估值問題不談,比亞迪今次收購,亦犯了一項大忌,就是收購原先核心業務以外的項目,資料披露及溝通不足,未能令投資者信服會有協同效應,何況投資者也會質疑,管理層是否有足夠能力,在另一項完全不同的工業中創出天地。建滔(148)例子是投資者最終原諒了公司,其實投資者關係,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影響絕不止於股價。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