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先生昨天表示,政府最快在四月決定是否按通縮削減綜援金額百分之十一。不過從有關官員一再放風表示綜援金有下調空間的姿態看來,大幅削減綜援金似乎已事在必行。但我們認為在經濟情況欠佳、失業率再次掉頭回升的情況下,政府根本不適宜調低綜援金額,更不要說大幅調低超過一成了。
要知道綜援金是市民的安全網,也是市民在面對經濟逆境時的最後支援。現在香港的經濟逆境不僅仍未過去,失業率更已掉頭回升,再加上波斯灣戰雲密布,隨時令全球經濟大幅波動,令香港經濟再次陷入衰退。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怎麼反而削減綜援金,令面對經濟逆境的市民生活更艱難呢?
而且,跟其他政府開支相比,綜援金是最直接幫助市民的開支,也是行政費用最低的開支。我們認為,在政府撙節開支時,高昂的行政費用或不合理的浪費才是首要該削減的。像綜援這類直接讓市民得益的開支該是最後、該是在沒有其他選擇時才削減的。
我們更希望特區政府明白,過去幾年通縮並沒有讓低收入家庭及綜援家庭有多少「得益」。譬如說樓價下跌、租金下跌、出外膳食費用下跌其實跟綜援家庭沒有甚麼關係,他們也不會因此而有額外的購買力。不久前有團體做的調查更發現,近幾年雖然出現通縮,但不少日用品包括基本食品的價格並沒有下降,有的更輕微上升;再加上交通費及其他公共事業過去幾年來只是凍結收費,並沒有減價。在這樣的情況下,通縮根本沒有令綜援家庭得到多少額外的購買力,也沒有令他們有甚麼明顯的得益。
若果政府現在以通縮為理由削減他們的綜援金額,只會令綜援家庭更捉襟見肘、令綜援家庭更難以應付日常開支。事實上他們每天花在食物等基本開支方面的錢已佔去綜援金的大部份,再削減綜援金只會令他們進一步減少其他開支如交通費等。結果是,綜援受助人可能連四處找工作的交通費也付不出來、綜援家庭的孩子可能因負擔不了交通費而無法參與課外活動。像這樣的情況,特區政府願意看到嗎?
(圖)楊永強表示,政府最快在四月決定是否按通縮削減綜援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