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和墨西哥,風險甚高,但回報潛力亦無限。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經理賀森泰(MichaelHasenstab)指出,新興地區的債券年息往往達10厘以上,別具吸引力,故他花盡心思、放眼全球,四出尋覓這類投資機會。 記者:袁國守
雖然是「賣花讚花香」,但事實是賀森泰有份管理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成績確實不錯,截至去年10月底,該基金的1年回報達13.1%。
「我們的投資策略是集中於分析宏觀經濟,在全球找出息率和外滙價格欠合理的地區,並同時評估當地政府的威信。」換言之,他尋求投資回報的方法是不斷分析各國經濟數據,然後衡量風險和回報,從而挑選具潛力的新興市場。
究竟新興市場的吸引力何在?賀森泰解釋,因為全球經濟發展放緩,而新興市場如東歐和亞洲則發展迅速,在低息的環境下,這些地區的競爭力較強,出口可望有所改善,儲備因而增加。
此外,他指出,新興市場的貨幣息率一般較高,某程度上能彌補債券價格的波動,例如以美元計算的新興市場債券,長線而言,5成以上回報來自利息收入。賀森泰還向記者發放大量資料和數據來支持他的看法,其中提及的亞洲債券,年息便較美國國庫券高268點子(2.68厘)。
今年他將增加東歐(例如保加利亞和烏克蘭)及南非債券的比重,並小量增持亞洲區如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債券,但卻會減持拉丁美洲資產。「基金組合中持有最多的是俄羅斯債券,去年曾超過3成比重,原因是當地政府不斷進行改革、外債減少,經濟增長超過4%,而中央外滙儲備金增加了100億美元。」
不過,新興市場債券的信貸評級較低,風險自然較高。事實上,即使看好個別市場,亦不宜「瞓身」投資。就如賀森泰的個人投資組合亦混集了各類股票和債券,雖然他不願透露其資產比例,但他建議投資者,宜透過理財顧問「度身定做」個人投資組合。
至於今年全球經濟去向,他認為將持續去年的走勢,在全球經濟融合及通縮的趨勢下,這將有利於各地債券,特別是歐洲及高息貨幣地區如澳洲和新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