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03年上半年市況是牛皮的話,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增加投資回報?答案是找些物品來沽。
如果預計未來一兩季股市都是有少許波幅而沒有升幅的話,為何要持有大量股票在手?所以應該重新評估手上股票的持貨是否過量,如果是的話,便應盡量減持。
如果手上股份持有量不多,而手上仍有大量現金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甚麼都不做,因為少做少錯,多做多錯,宜等待股市跌定之時才入市掃貨。
如果覺得把現金放在銀行收取的利息太低,又有甚麼可以做?答案便要冒些風險,沽期權或相關的產品。
期權產品在香港算很普遍,而最近港交所亦推出了小型恒指期權,俗稱「小權」,每點指數港幣十元。那麼一張現貨月等價的小權,可能只需三兩千元就可買賣,入場費甚至比買賣認股證為低。
買賣期權策略分為兩大類,就是買入及沽出。舉凡買入期權要付期權金,而沽出期權便能收取期權金。如果一早預期市況牛皮,期權便不會被行使,那麼沽出期權者便能把期權金袋袋平安。
如果覺得期權風險太大,而自己又不大懂的話,可以考慮ELI(又叫作息股證)。期權回報之所以那麼高,是因為有槓桿作用。雖然ELI是傳統零息債券再加上一個期權空倉,但期權的槓桿只有一倍,所以風險會較傳統的期權買賣為少。而一般的息股證回報又會比銀行存款高得多,如果能夠冒風險的話,息股證會是另外一個選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