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分散投資忌過猶不及

投資學堂:分散投資忌過猶不及

上周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外滙基金在2002年錄得470億港元的投資收入,投資回報率為5.1厘,較其策略性的投資基準回報率高出120個基點,這些收入的主要組成部份包括:
(1)債券與其他投資的收入及估值收益543億港元;
(2)港股組合的估值虧損(已包括股息)118億港元;
(3)其他股票的估值虧損(已包括股息)228億港元;
(4)主要是歐元兌美元上升引致的外滙估值收益273億港元。
上述外滙基金投資組合顯示,其在2002年投資收入主要來自債券投資及歐元兌美元的升值所致,若非在股市投資方面出現虧損,則外滙基金在2002年的投資收入便不止470億港元了。
從外滙基金去年所取得之回報,可反映出一點,就是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假若它把所有「蛋」投資於股市,其後果便頗麻煩。外滙基金公布的資料顯示,其在香港股票之投資連輸3年(2000至2002年),其他地區股票則連輸2年(2001至2002年),外幣亦是去年才有貢獻,故此外滙基金在過去3年的收入主要是靠債券等投資。部份朋友便可能會想,假若只投資債券,回報豈非更佳?
可是若回顧外滙基金自94年至今每年的投資回報,不難察覺到外滙基金在98及99年的表現極佳,該兩年的每年回報分別為12.1%及10.8%,從外滙基金公布的資料得知,該兩年回報如此高,是全靠投資股份所致。

持股量以30隻為佳
其實從該基金歷來的表現,顯示股票、債券及外幣(以美元計)等不同的投資項目,各有本身的周期,今年好的投資項目,明年表現不一定持續優異,故一個相對分散的投資組合,對長線投資頗為重要。
大致上,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中不可缺少股份及債券,假若是保守的投資者,便可相對調高債券比重,例如其組合可以是70%債券及30%股份;進取的朋友大可增加股份的比重,例如30%債券及70%股份。
至於在投資組合中,要持有多少隻不同股份,才符合分散風險的需求?如果只持有太少股份,則組合之波動將會相對較高,例如其中一隻股份急挫,已足以引致重大虧損。可是太分散亦不一定好,例如持有太多隻不同股份(如逾100隻),雖可達到分散風險之目的,但卻不易管理及太被動,效用不一定佳。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一個包含25至30隻不同類別股份的投資組合,已可達到分散投資的效用。有一點甚有趣,在投資風險上,一個持有超過30多隻股份的組合,其投資風險不會因增加不同股份而進一步下降,故30隻已差不多。
管理30多隻不同股份,對一般投資者來說並不容易,同時亦有點費時失事,最簡單的策略便是持有一隻股票基金,如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假若對自己的投資技巧有信心的朋友,可再把小部份資金來自行炒賣。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