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要通往無人地帶的鐵路 - 盧峯

蘋論:不要通往無人地帶的鐵路 - 盧峯

行政會議昨天決定推遲地鐵北港島線的興建計劃,將工程的完工日期由二○○九年大幅押後至二○一六年後。政府方面解釋,推遲工程是因為人口增長特別是該區就業人口增長比預期慢;在人流量不足的情況下,便有需要把工程拖一拖。

應按工程效益
推遲大型基建工程雖然難免對經濟有些影響,也難免令區內居民失望,但我們認為,大型基建工程是否上馬、何時上馬應該按工程的需求、工程的成本效益決定,不能為了短期刺激經濟的需要而匆匆進行一些無效益的項目,以免造成長期及大量的資源浪費。
我們認為,香港最不需要的,是為了短期刺激經濟而興建一些通往無人地帶的道路、橋樑或鐵路。
應該看到,經過多年的投資及發展,香港的硬體基礎建設包括道路網、鐵路網已有相當的水平,再進一步發展便要視乎人口的增長、經濟活動及交通流量的需求。
然而在經過五年多的通縮及經濟停滯後,本地人口增長的速度固然慢了下來,內部交通的流量更因經濟活動的減少而陷於低增長或甚至零增長的局面。在這個新的經濟環境下,特區政府當然有必要重新考慮各項大型基建工程包括鐵路計劃的需求及建設時間表。
更重要的是,從近幾年的交通流量包括人流及貨流的趨向來看,跨境的流量增長遠比香港內部的交通流量增長為高,而在可見的將來,這個趨勢更只有進一步加強而不會有重大逆轉。換言之,未來香港的交通運輸需求將主要來自跨境通道、跨境道路或鐵路方面。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自然有需要把跨境的基建工程放在更優先的位置,甚至有必要把這些工程提前,以免形成過境的交通「樽頸」,阻礙日益增長的人流及貨流。

日本前車可鑑
當然,即使特區政府認為有必要把跨境基建項目如港珠澳大橋放在較優先的位置,也不意味政府該匆匆拍板上馬。只有在詳細評估這些基建項目的交通流量、只有在確定這些項目的成本及經濟效益後,有關工程才應該開展。否則將會重蹈日本的覆轍,把大量公帑花在無效益的基建上,既刺激不了經濟,反而造成大量的浪費!
﹙圖﹚香港的鐵路網已有一定水平,再進一步發展要視乎人口的增長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