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 興 - 吳靄儀

振 興 - 吳靄儀

始終難明,為甚麼失業率高企,但本地三行的手工又貴又差又找不到人做?現在到家具店訂製家具,差不多全是交上大陸由內地工匠製造。以前是因為香港人工不及內地低廉,現在卻要加上香港的造木工人根本不願意做或做不來。仿宋、仿明清中國家具,內地老師傅得自傳統訓練,還可理解;可是不但仿古中國家具,甚至古典歐洲家具,尤其是有需要手雕精緻細節的,也非交大陸工人製造不可。
家具製造北上,但家居裝修工程不能北上,特別是泥水、油漆,都要靠老師傅。老師傅既屆退休年齡,又不屑降低以往收慣的工資,於是都不接工程。但後繼無人,新入行的人少之又少。問老行尊,老行尊搖頭嘆息時下年輕人怕捱苦、沒耐心。問工會代表,工會代表說生活沒有保障,誰願入行?

於是高級商廈,常見有外籍工人做裝嵌式的裝修。據說,整個設計由外國公司負責,分成一件件在外國製造,然後運來香港裝嵌,比本地設計製作更美觀耐用化算。果然如此,又怎能阻止顧客聘用外勞?
單責怪本地勞工無補於事,倒不如設法鼓勵願意入行的人,包括改革學師的方法。去年暑假時到英女皇溫莎堡觀光,最有興趣看的是九二年大火焚毀後重建的部份。動員了不知凡幾千百工人,把舊式雕刻、樑棟、彩漆、金漆、門窗、板壁一一翻製,恢復原貌──不是故意造舊,而是簇新,就像幾百年前初落成那個樣子。整個工程花了近億元,數目龐大,何況當時英國經濟惡劣。但是涉及社會整體自尊和自信,又是不讓工藝失傳,這筆款項仍是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