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後年統一? - 李怡

李怡專欄:後年統一? - 李怡

台灣最近較熱門的話題,是日本著名的經濟學及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的新書:《中華聯邦──二○○五年中國台灣統一》。他在這本新書中預言,台海兩岸將在二○○五年以中華聯邦的形式統一,台灣下次總統大選(二○○四年)的議題,將是辯論「如何」與中國結成聯邦,而不是「是否」成為聯邦。他認為,台灣唯一的機會是下次總統大選。再下一次的話,就太久了,中國那時已經(在經濟上)走遠了五年後,中國可以忽略台灣,那就成為「台灣錯失」(Taiwanpassing),而台灣一旦錯失,則「台灣盡失」(Taiwannothing),屆時所有台灣公司都會轉移中國大陸,台灣企業因不需政府資助也將可以不再理會台灣政府。
大前研一的推斷,受到台灣執政民進黨的駁斥。民進黨副秘書長游盈隆表示,大前研一的預測「用膝蓋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兩岸怎麼會在後年統一」?而大前研一對「聯邦」的定義也不清晰,「聯邦」是一國,各邦是一國的一個部份,聯邦的想法不是兩岸都可以接受的。總統陳水扁在會見外賓時也表示:二○○五年台灣還是台灣,不可能成為第二個香港,何況是條件比香港更為嚴苛的所謂中華聯邦,更不可能讓兩千三百萬台灣民眾所接受。
然而,所謂「二○○五年中國台灣統一」論述,只是大前研一所作推論的後半部份。他的前半部論述,是中國的中央集權已經「分崩離析」。他說:「中國的崩潰不是『即將』,而是『已經』開始了」。中國在開放改革中,已經不是由共產黨中央支配一切,而是地方逐漸自立,整個國家像一間公司──「中國株式會社」,每個城市的市長就像「行銷經理」,沒達到業績目標會遭到革職。

大前研一認為,中國已發展成「六大經濟區」:東北三省、北京天津迴廊、山東半島、福建省、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這六大經濟區的每一個的經濟規模,都可與小國匹敵。「就算北京滅亡了,珠江三角洲的生產線還是會繼續運轉。即使是發生政變、暴動,工廠還是會繼續生產。」對於其他學者擔心的貪污、銀行呆帳、統計數字造假等問題,在大前研一的眼中都不是問題。他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樂觀。他認為,台灣﹙發展經濟﹚的經驗非常獨特,但大陸人學得很快,他們覺得台灣值得效法的時間不會很長了,所以時機非常重要。他說,未來,全世界不會有多少人真正在乎「國家」這件事了,台灣是個美麗的存在,以一種大視野與中國聯合成為強而有力的實體,對台灣是真正有利的,何必為「國家」這個名詞爭論不休?
大前研一以經濟、管理的觀點去看兩岸統一,當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若他深研一下香港回歸五年多的變化,他會否改變他的看法呢?
李怡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