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尚待復甦,環球局勢不明朗,敦沛期貨交易商董事丁世民預期,股票及債券都不會是03年的投資重點,今年市場的焦點將集中在外滙及商品市場,其中商品市場的上升空間又較外滙高。 記者:劉碧思
丁世民指出,受美伊局勢拖累,股票市場蒙上陰影,基金及機構性投資者都不敢貿然入市,估計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仍會反覆向下;相反,美元弱勢令外滙投資又再「吃香」。丁世民稱,美元兌主要貨幣在過去1年下跌15%至25%,所以去年滙市的投資者都成為大贏家,但由於美元最快要今年第4季才略扭轉弱勢,今年首兩季美元仍有3%至5%的下跌空間,目前投資外滙仍有「贏面」。
他推介歐元、澳元及新西蘭貨幣,雖然上述3款外幣過去一年已累積一定升幅,但他表示,1歐元目前兌1.06美元,但若兌換價升穿1.07美元,則可望上試1歐元兌1.1美元的高位,升幅達3.8%。至於澳元及新西蘭元的走勢,他估計尚有3%至5%上升空間。
外滙之外,丁世民更看好商品期貨市場,他指出,玉米、大豆及小麥等商品去年升約25%,與新西蘭元的升幅相若,估計農產品的價格在今年第1季仍維持10%至15%的升幅。
至於黃金及石油,受到美伊可能爆發戰爭的影響,他相信兩者仍有上升空間,其中黃金尤為可取,原因是金市由1980年的每盎斯800美元,下跌至99年的250美元低位,因此即使近期急升至350美元,但與高位仍有一段距離。
他預期,黃金可望於今年第一季升至每盎斯380美元,換言之尚有逾1成的空間;油價若要再升1成則較困難。
相對於股票及債券,本港的投資者較少投資於商品期貨,丁世民說主要是由於期貨屬槓桿買賣,風險較現貨市場高,但中國內地早已有3個商品期貨市場,故一些來自內地的本港投資者,其實很熱衷期貨買賣。
丁世民建議,投資者可考慮商品指數期貨及CRB商品指數期貨,其玩法與恒生指數期貨相若,前者是一籃子商品期貨,後者則包括農產品及能源等類別的17種產品,可平衡風險,兩隻商品指數期貨在過去1年亦分別有逾1成的升幅。他建議,投資者可把資金分成3至4份,1份可沽售美滙指數期貨、1份持有CRB商品指數期貨,其餘的1份,一半持有證券或債券,一半視乎現貨的走勢購入相應的期貨作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