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蔡熾昌在該局工作二十五年,被一些人認為是「山寨王」。蔡熾昌上司是該局主席周明權、其下是副秘書長潘韶眉,三人成了部份員工眼中釘,先有致教育統籌局的告狀信,然後教統局要求進行顧問研究,結果發現考評局內怨氣沖天。「士氣低落問題,我肯定要負好大責任。」蔡熾昌如是說。 記者:呂焯均
【本報訊】負責舉辦會考及高考等公開試的考評局「自身難保」,該局近日首次接受外界評核,結果表現不及格。安排參加「意見徵求組」(focusgroup)討論的考評局各級職員,幾乎一致狂轟局內領導無方;教師和學生則認為考評局公信力差,遠遠落後國際要求,他們列舉考評局十二宗罪。
去年剛慶祝成立二十五周年的考評局(前稱考試局),在教統局要求下,聘請顧問公司進行名為「策略檢視」的研究,第一階段研究已完成。顧問公司曾召開二十多次意見徵求組,邀請局內員工、教統局代表、教育界、家長和學生出席表達意見。
該局除因公開試試題出錯等過失而受到外界壓力外,研究報告指出,局內員工普遍不滿高層「一言堂」,不鼓勵發表意見和發問;局內溝通甚差,不同科目的小組,不知其他組別的工作進程,即使共同處理一個題目,員工也不能直接與另一組的同事對話,所有意見要透過上司轉達,上司要經管理層才獲知答案,顯示該局極度中央集權。
有員工更形容「高層嘅人用手唔係用腦」,意指管理層只懂執行,不曉前瞻,令考評局與時代脫節,缺乏發展方向。
員工又不滿該局的政策不能下達,例如高級人員在外出席重要會議,事後沒有人向員工傳達任何訊息或指示,員工形容:「根本唔知個局做緊乜嘢,有時睇報紙先至知。」至前年發生試題出錯風波,管理層不是找出問題所在以作改善,只專注找出錯的人,令員工感到洩氣。
立法會教育界代表張文光表示,考評局在與員工溝通、公開考試安排及理財三方面,近年均表現差劣,教協曾收到不少該局員工投訴,指中央管理層與基層員工脫節,時因溝通疏漏造成紛爭。考試局近年在公開考試亦常有失誤,使考生怨聲載道;而該局近年理財不善,致被赤字蠶食固有儲備。
考評局秘書長蔡熾昌月薪約十三萬元,副秘書長潘韶眉月薪約十一萬元,薪酬與政府助理署長接近。對於被批評為領導無方,蔡熾昌說:「𠵱家最重要係喺劣勢中點樣搞好」。他明年便屆六十歲,能否退休前扭轉考評局積習,他說會盡力去做。
蔡熾昌說,有關報告已交考評局委員會(相當於董事局)討論,「已經認識到加強凝聚力,同埋員工之間彼此坦誠,係好重要嘅。」他已安排在非辦公室時間與員工會面,聽取意見和感受,又會設立秘書長電郵地址,與員工網上交談;日後就重要事情作決定前,會多些諮詢員工。
考評局屬行政及財政均獨立運作的法定機構,有二百多名員工,主要工作包括舉辦公開試、教師語文能力評核,以及海外和本地團體委託舉辦的一百二十多項學術、專業和技能資格考試。
前年會考及高考共有八張試卷出錯,申訴專員狠批考試局在覆檢試題時警覺性不足,審題人員的工作態度不夠認真等。該局近年多次出外考察,參與的包括與考察題目無關的員工,做法備受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