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來都是世界級的城市,廣州與深圳根本與香港無得比,這是十分基本的。但忽然間都對香港擺起款來,這就叫人明白甚麼是暴發戶心態。香港這幾年處於困頓,是不爭的,但香港遠未到破落的境地,董伯的管治信心已失,但香港的基礎猶在,港人不必有無謂的自卑。
是董伯的無能令到港人受辱,是董伯的欠缺自信令到港人亦信心頓失,於是人人望向珠三角,以為要靠珠三角救命。事實上,一直以來香港的國際級經濟體系及經驗帶動深圳及珠三角的發展,到今天略有成就,亦止於此而已。暴發的有何理由自大?香港的成就顯示於人均收入兩萬多美元一年的事實。要發展,香港想不做龍頭,恐怕也是不行。
筆者絕非大香港主義,只是不喜歡人云亦云。忽然將香港的希望都建築在甚麼珠三角發展之上。也應該這樣說,凡是董建華所倡議的,筆者認為一定是錯的。
非常同意鍾庭耀先生的觀點。香港人的出路,不是「背靠內地」,這是倒退的思維,正正相反的是要「面對世界」、「走向世界」。政治、經濟、人權、自由,這些現代文明社會所必要有的素質,香港人都要追上前列,亦惟有這樣,香港人對祖國才有真正的貢獻。筆者歷來對年輕朋友的忠告,是若有機會,一定向外跑,留學或是工作,而不是回到祖國。更簡單地指出一點,人人都說要往內地走,說商機無限,但國內的年輕人為何還是千方百計要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