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個位於馬灣的廢置警崗,揭發政府部門的一筆胡塗帳。警方早在兩個市政局年代,停用馬灣東灣市政服務樓內位處一隅的警崗,把設施交回區域市政局。時至今日,區局早已不存在,接手大樓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卻稱,一直未獲通知,警崗已交回該署處置。丟空至今的警崗,現在仍懸掛着殖民地時代的皇冠警徽。 記者:陳沛敏、翁煜雄
本報記者早前在馬灣現場所見,棄用的警崗空無一人,布滿銹迹的大門緊鎖,裏面漆黑一片,但隱約中仍見擺放着一些桌椅。門外掛着「馬灣警崗」的招牌已是經歷風雨,殘舊不堪,上面那個五年半前殖民地時代結束時已停用的皇冠警徽,卻仍是清晰可辨。警崗位處的市政服務樓樓高約三層,現時主要為康文署和地區團體的辦事處使用。
有在大樓內工作的職員表示,這個警崗已荒廢多時,囑咐記者有需要可向位於附近新碼頭的臨時警崗求助。警方現於馬灣的新碼頭設立了臨時警崗,但記者當日未見有警員在內駐守,可能正值外出巡邏。在珀麗灣附近的全新警崗則已竣工,但仍未正式啟用。
警方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證實,舊警崗位處的東灣市政服務樓原屬區域市政局設施,其後警方撤出停用,已交回區局處置。
至於何時停用交回,警方解釋,因馬灣由以往屬荃灣警區管轄,後來轉為屬青衣區範圍,紀錄散失,現已無法追查交出警崗的確實年份。不過,由於政府是於九九年底撤銷兩個市政局,故可肯定有關警崗早於九九年或以前已停用。
在政府「殺局」後,該大樓由康文署接手。康文署經查核資料後卻回覆表示,一直收不到警方直接通知不再需要使用有關位置,現在將聯絡警方,確認是否不再需要該警崗,然後再作跟進。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批評,事件涉及區局與康文署交接出現疏忽,以致一個部門已交出設施,另一部門卻從無接收,造成那處成為「三不管」地方。另一議員涂謹申形容事件顯示有部門「擺烏龍」,導致有關警崗丟空多年,政府的資源未獲充份利用。至於是哪個部門的疏忽,則要待調查後,才能得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