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前翻看資料,發覺近幾年林海峰只有一個專訪,一睇已是96年。沒有看錯是96年,之後的他由娛樂版轉至潮流版,無論身份是JanLam或林狗,是歌手出碟或舖頭出Tee或出書,他都是「代言人」,談自己Product談潮流多過談個人,是次也不例外。
當年他離開電台,大概因沒有正職,訪問劈頭就問他「覺不覺得自己很懶」,這在今日大概沒有人會懷疑吧:每天在電台開咪、每年出唱片、拍過電影短片、當過老闆出過Tee、與MichaelLau時有合作……除第一項工作外,一個已婚男人似乎毋須犯這險。
「搞呢啲,其實就好似肚餓……到時到候就要食咁自然。」
記者:何兆彬 攝影:陳智良
上一張唱片是01年的《林狗十大傑青》。是次由新藝寶轉到EMI外,還找來台灣火辣樂隊糯米糰製作全碟。潮流友往往期待JanLam的包裝更甚於其內容,今次可會失望?這唱片音樂以外也只有音樂。沒有Boxset,更不會有Figure。
「最初構思係想做兒童Pop-up書咁,一揭就立體爆開。但打過價太貴了,負擔不起。心諗自己都有份做過啲超大的唱片,今次不如做番正常的唱片Size,於是甚至個CD盒做厚咗少少我都唔要。」
以前你說過所有嘢都要變成Product,就算產品最後變成空氣都會有Memories,會否覺得以前(包裝)玩大咗𠵱家好難回頭?
「不會。我覺得是有需要才會做,也許下次會做番。今次隨碟都會送一隻MVVCD,也希望買碟返去覺得多嘢,算是一種增值吧。」
老實告訴我,做唱片辛苦,不易做吧,其實有無錢賺?
「嘿。我是知道自己賣幾多碟的,不能說賺甚麼錢,但總算維持到,又不會害老闆賠錢。出唱片其實就像肚餓,到時到候就覺得要做,尤其有老闆支持,就更覺得要做。」
專輯叫《我撐你》有無乜意思?在香港要出唱片,需要人撐嗎?
「其實沒甚麼意思。錄唱片往往是這樣:你打算刻意去『做』一首主打歌,這首歌往往就是唔掂,錄這張唱片時錄了九首歌都沒有主打歌,也沒有大碟題目,《我撐你》(主打歌)是最後兩日內完成的。總之有Deadline迫過來就會完成了。
「個『撐』字用得就代表唔得,撐要用力㗎,正顯示了被撐者的無能。在我來說沒有人撐我我也不撐人。唱片老闆又不是我爸爸。」
怎遇上、找上糯米糰?
「起初是在節目播他們的歌,覺得好正,碰面後就問他們可否幫我製作。唱片在台灣錄製,覺得他們好正,中國人根本沒有這樣的音樂,很可惜這樣好的音樂竟然很少人找他們。合作前發現有件怪事,就是在美國唐人街發現當地的翻版碟,竟然把我同糯米糰、LMF『收錄』在同一張碟上。」
96年你說希望十年內每年出一張唱片、又拍拍電影,電影計劃可有變了?
「出了幾張唱片,希望電影會是下一個Chapter。一直很佩服那些電影人的專注──賣屋賣車賣掉家當,都要把作品拍好。我份人比較周身刀、無張利,做吓呢樣又做吓嗰樣,雖然有時都幾享受。」
市道那麼差,為何那麼有信心拍電影?
「其實現今亦有人是分身做電影的,雖然未有實質計劃,但我知道自己是會做的,跟唱片一樣,有Deadline就會完成吧。拍的當然是商業片,不會要老闆賠錢。目前我只有零碎的念頭,你看看《無間道》、《金雞》的成功──劇本始終是一劇之本,說到尾也先得把它弄好。」
其實阿Jan所有adidas都無贊助,因乜咁撐佢?「我同Wyman先傾完呢個問題──如果一個歌手冒起之時撞啱一個新牌子,兩者又夾,自然有火花。而我,唔通着番嗰啲日本牌子咩,通街都係制服咁,不如着番自己最鍾意嘅(adi)囉!?」至於封套、海報為何咁黑鬼OldSchool(adidasTracksuit+金鏈),佢話「無㗎,最主要都係有朋友幫我Bid到呢件adi皮褸,好想着!件褸以前喺雜誌見過,問香港代理話無,重試過喺外國街頭見到人着住,衝前問佢賣唔賣,但又買唔到!」
要JanLam講講唱片靈感來源,點知佢話近一年只聽兒歌(因為女兒吧),文字呢?「唔……講幾米好似人人講鍾意村上春樹咁,等於無講呵。」於是問佢去年十大推薦,他一口氣講了幾個,竟都是本地創作。當中自然少不了商台自家搞作。
「由香港出發,在國際產生迴響,他們重新包裝設計,令大家再對Design產生興趣。」
「本土時裝雜誌,好有心機,尤其是聽講只由兩個人做。」
「無合作過你唔會明白鄭秀文點解值五百萬,但一合作過就明。好似劉德華在《鴿子園》一樣,你會知佢有幾專業。」
「俞琤一年無喺《叱咤》講話,一開聲……嘩,佢介紹《好心分手》時嗰種情緒、聲調,係種舊式播音人的技巧,佢話畀我聽我做咗咁耐重有大把嘢學。」
「其實係一本入得屋嘅鹹書,好男人,樣樣都有,有啲踩界,文字極佳。」
「英國電視主持,節目好踩界,例如訪問一位三級制評審員,又會問吓佢日日咁睇會唔會『硬』,插科打諢之餘講咗好多我哋唔會提到的社會問題,你又吹佢唔脹。」
「全年最正的創作!簡單,只係將兩隻眼打橫放就知佢想玩乜,但你又唔可以告佢意識不良,反而你會被人問番係咪自己意識不良。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