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倪清江報道】政府近年大力倡議「拔尖補底」,所謂「拔尖」,即是提拔優秀兒童,及早加以栽培。
現時教育統籌局會為資優兒童舉辦特別課程,但有家長投訴,當他們察覺到子女可能是資優生時,根本不知應如何測定子女的能力,只能靠學校轉介予教統局,可能耽誤了培訓的時機。
何謂資優兒童?現時在皇仁書院讀中一的施君揚,自小對數字敏感,據君揚的母親施太表示,他會記得每輛電車的編號、閱報只看財經版、喜歡玩電腦股票遊戲等,更曾提醒父親沽出股票,令施父賺了錢。
另一名資優兒童何世騏,現時在喇沙書院讀中一,他在去年的全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中取得一等獎。其母何太說,在世騏讀幼稚園時,已發現他的數學天份,「見到其他小朋友重數緊手指時,佢就識用心算。」
何太曾致電教統局轄下的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要求測試世騏的智商,但該中心堅持要經學校轉介,她由於工作忙碌,未有跟進。「直到小三時學校有數學比賽,先至將佢發掘到出嚟,如果政府做得刻意少少,會好啲。」
教統局資優教育組活動計劃總主任鄭敏倫解釋,經由學校轉介資優生,可確保接受培育的學生來自各階層,而且學校較了解學生的能力,當局正檢討可否讓家長帶同子女,自行往該中心進行測定及報讀資優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