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振興本土經濟,香港政府大力推動旅遊業。西貢的海鮮街,便是發展項目之一。
台北市郊亦有類似的地方,叫做淡水。據一些台灣朋友說,淡水最著名的是吃海鮮及小吃。到了那裏後,才知道朋友的說話只對了一半。
淡水那裏比較旺的區域是臨海的兩條街道──一條老街及另一條臨海的街道。那裏的遊人很多,而有很多是當地遊客。街道兩旁很多五顏六色的招牌及燈箱,十分吸引,使人有到了「遊客區」的感覺。而令筆者最驚訝的是,那裏的店子十分小,售賣着不同種類的小吃,而不少店子亦售賣當地特產。對於遊客來說,這些是十分吸引的,反而那裏的風景則不外如是,筆者覺得西貢還要漂亮些。
從小吃來說,淡水確有吸引遊人之處,但論吃海鮮,香港的西貢無論在量及種類方面,都比淡水優勝。
筆者曾經帶一些外國朋友到西貢吃海鮮,那些外國朋友會驚訝在食店前有着大大小小的魚缸,陳列着各式各樣的海產,活像一個水族館一樣,叫他們讚歎不已。可惜政府沒有強化那裏的環境,讓西貢變成一個真正值得遊覽的地方!
最近筆者特地到過西貢一趟,那裏的臨海行人路正在重鋪,而在其中一段臨海的行人路亦只多了一個「海鮮街」的牌匾,其餘地方則沒有多大變動。似乎政府推動本土經濟的效率並不太高。
如果能借鏡外國的經驗,西貢多些特色小吃、強化管理露天茶座,以及美化西貢的環境,那麼香港便多了一個值得遊客一遊的旅遊點了。
麥萃才 浸會大學
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