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投資理論套用要視對象

陸叔理財:投資理論套用要視對象

當市場傳出或落實減息消息,一些對利率敏感的股份會先行作出反應,但長遠股價走勢最終也會取決於基本因素能否受惠於減息行動。

日前跟幾位朋友聊天,他們都不約而同認為,現時很難捕捉投資機會。即使有些股份被大行「唱好」,最終與預期的目標價仍有很大出入。又例如現時息利率低企,理論上有助改善投資氣氛,但事實又非如此。種種迹象顯示,一些我們認為是對的投資理論或專業意見,在這個年代看似已不管用了。但是我認為事實並非如此。
就以減息為例。在一般的情形下,減息可減省企業借貸成本,有助企業減少利息支出及鼓勵投資,理論上能夠刺激股價表現。不過,這個理論其實背面已包含了很多假設。換句話說,以這個理論去預測股價走勢,我們可視之為「靜態分析」,但分析結果往往與實際環境有很大出入,原因是那些假設「不變」的變數正在「轉變」。舉例說,美國多次減息,其實已暗示了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最直接受到打擊的是企業盈利,而盈利倒退自然會影響企業的股息派送,最終會影響股價表現。所以,有時候當市場傳出或落實減息消息,一些對利率敏感的股份會先行作出反應,但長遠股價走勢最終也會取決於基本因素能否受惠於減息行動。所以,有留意本地地產股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減息只會短暫刺激地產股股價,但連番減息卻未必能令其重拾升軌。
然而,減息雖然無助對息口敏感的地產股或個別借貸比率較大的電訊股,但對一些有穩定股息派送的公用股及個別工業股仍然有利,原因是這些股份不受經濟周期上落所影響,而相對於銀行的低息,這些股份自然有捧場客。由此可見,有時候並非傳統的投資理論失效,只不過是我們不能夠套用在合適的「對象」吧!
當我們運用投資理論去選股或分析大市走勢時,短線還可以借消息設計買賣策略,但長線而言,我們則必須清楚背後的假設。例如大家認為未來樓市都不會有所改善,即使日後再次減息,也不能成為我們投資地產股的理據了。
此外,有時候小投資者始終喜歡捕捉短線的投資機會,但礙於資料不足,往往只能在股價上升後才能作出反應。其實,大家不妨選擇數隻自己的心水股,然後列出甚麼因素變化會影響股價表現。例如燃油價格上升會影響航空股、貿易改善有利航運股、汽車流量上升有助刺激公路股等等。只要掌握得宜,總好過聽消息來炒股票吧!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