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月旦:請一起鼓掌 - 古德明

常山月旦:請一起鼓掌 - 古德明

董建華發表施政報告之後,遭立法會議員何俊仁面訾,聽到「董先生會自動下臺嗎?」即動怒說:「挖苦我可不能解決問題。」不久,他出席四大商會午宴,宣布不會徵收銷售稅,聽到掌聲一響卻無人附和,即揚起雙手輕輕一呼,在座者想了想,登時掌聲雷動,董建華因而得以顧盼自雄。
中共領袖致詞,向來有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在舞動。他們一提高嗓子說話,接着來的就是掌聲,五十年來不爽。只是香港人久受英國統治,未熟習看無形指揮棒,董建華暫時不得不用有形的手。
春秋時代,趙簡子有尹綽、赦厥兩名家臣。赦厥從不公開批評簡子,尹綽卻每每公開批評。孔子說:「君子哉尹綽,面訾而不面譽也。」(《說苑.臣術》)中國共產黨為政卻只要面譽。
所以,新中國政治文告有一種新體裁,即每隔若干句就用括弧標明「掌聲」,卻從來沒有「噓聲」兩字。文化大革命萬人鼓掌歡呼的場面,北京江澤民以至香港董建華都不能忘情。
董建華寵幸的保安局長劉淑儀最能體現這種國情。請看一月十四日她對二十三條法案的民意分析:「反對聲音源於誤會,源於新聞報道誇張失實;而支持者說國家安全,則是天經地義的。」
同樣道理,《經濟學人》批評董建華所謂高官問責制無效,並降低香港營商環境評級,董建華政府就把這分雜誌列入「敵方陣營」,政務司長曾蔭權、財政司長梁錦松等馬上反唇相稽;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稱讚香港前景,梁錦松即引以為證,說這「證明董先生領導下一國兩制非常成功」。他們兩耳只聽到掌聲。
孟子論政,主張君子好善遠讒:「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皆將輕千里而來,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士止於千里之外,則讒諂面諛之人至矣。與讒諂面諛之人居,國欲治,可得乎?」今天新中國、新香港為甚麼愈治愈亂,董建華、劉淑儀和梁愛詩面上都寫着答案。
《南齊書.劉祥傳》有一段記載:文士劉祥出遊,看見路人趕驢,走上前跟驢說:「驢,汝好為之!如汝人才,皆已令僕。」看來,當年尚書令、尚書僕射等所需才具,和董建華等中共問責高官都差不多。

古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