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從前說過,他看那些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報告,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不知道在說甚麼。我現在聽董特首做報告,也有同感,他說的每一個字我都知道怎麼寫,但就不知道他究竟在說些甚麼。
尤其是許多煞有介事的新名詞。
比如要發展「知識型經濟」。甚麼叫「知識型經濟」呢?跟「智慧型大廈」有甚麼分別?現在要發展「知識型經濟」,那麼香港開埠至今一百多年的經濟,是不是都是沒有知識的呢?即使香港已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依然一點經濟知識都沒有?
還有「創意工業」。以前香港的工業都沒有創意?「元朗老婆餅」不是香港創意工業嗎?「印度神油」不是香港的創意工業嗎?張徹的武俠片不是香港的創意工業嗎?凡是第一次在香港產生的工業,不都是創意工業嗎?
還有「本土經濟」,是甚麼東西?種菜養雞?「新精英主義」,是甚麼玩意?新精英跟舊精英有甚麼分別?
聽董特首做報告,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越聽問號越多,讓人不斷地去疑惑,去思索,好學得不得了。等到抓破頭皮都想不出來的時候,便越發覺得董特首高深莫測,有水平。
香港不要再叫「香港」了,應該去跟日本北海道商量一下,改叫「札幌」算了——到處都「札」着唬弄老百姓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