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策略:理財觀念應自小培養

理財策略:理財觀念應自小培養

張先生夫婦對10歲獨生子甚為緊張,從就讀學校、課外活動到不同的興趣班,他們都嚴加挑選。兒子亦不負所望,在學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令張太引以為傲。可是近來發生了一件事情,啟發她要加強培訓兒子的需要。
一天,兒子要求購買一雙名牌波鞋,但遭張先生夫婦拒絕了。張先生夫婦雖然細心解釋不購買的原因,但兒子仍然向祖父母哭訴。兒子的表現嚇倒了張先生夫婦,他們驚覺以往所做的一切,只能奠定兒子的學習基礎,卻未能培養他對物質的正確概念。縱使將來具備應有的謀生技能,但不正確的物質及金錢價值觀,對他的成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張太正尋求教導小朋友理財的方法。

傳統教育只着重培訓學生的知識及技能,很少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金錢」的概念。一般學生要升讀專上學府後,才有機會接觸「投資學」。
在中國人的社會,一般家訓總是要子女勤奮儉樸和好好讀書。家長總認為,只要子女做到以上兩點,便能成功致富。但事實是,只有自幼教導子女如何理財,才能使他們終身不虞匱乏。
要培訓子女理財的觀念,其實可以從生活的細節入手。
1)當小朋友認識簡單的數學後,不妨灌輸以金錢為單位的概念,主動地重複計算,並觀察他們的反應。
2)當小朋友成長時,逐漸向他們灌輸正確的金錢價值,教導他們財富是如何累積及增長,最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消費態度。
3)正確的消費態度可以是很抽象的,家長可教導小朋友判斷「必須」、「需要」與「希望」的分別。
4)家長可鼓勵小朋友確立目標,使他們認識儲蓄對達成目標的重要性。家長可在過程中加以鼓勵,並教導如何處理不同目標的次序。
5)要小朋友儲蓄,即鼓勵他們延遲消費。家長可向小朋友灌輸儲蓄的好處,並且解釋如何透過儲蓄賺取利息的概念。當孩子認識「複息利率」的好處時,家長的教導已成功了一大半。
6)在某些情況下,不妨讓小朋友自行決定如何消費。如果家長過份禁止小朋友動用他們的儲蓄,他們會視儲蓄行為等同懲罰。家長在分配金錢時,應將給予不同面額的零錢,並鼓勵他們把部份儲下。

7)生活細節是學習理財的好教材,例如到超級市場購物,家長可趁機教導他們如何根據價值選購合適的用品,或解釋家長是如何預算超級市場的支出,以及食物與日用品的分配比例等。
8)家長消費時經常會使用信用卡,所以不妨在簽帳時,向小朋友灌輸信貸的概念、利息的計算方法,並且在每次結帳時,教導小朋友如何查閱帳單及計算小費的方法等,以培養他們成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
以上每項方法都只需從生活上的細節加以利用,能否達致效果,將視乎家長能否親力親為,並加以悉心指導,為子女的理財打好基礎。
本文由滙豐供稿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本文資料不應被視為建議或推銷本文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及項目。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請參閱個別投資產品及項目的銷售說明書及資料概覽文件,以便獲取有關資料。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內容是否完整,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