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激時試過每日上網打成十個鐘頭機,為咗打機,連工都唔願去見。」十七歲的阿龍在去年會考放榜後即一度沉迷在虛擬的世界中。突破機構研究發現,約一成半受訪青年有沉溺上網的傾向,人數較兩年前激增近四倍。 記者:盧文烈
於去年七月至九月期間,《突破》進行了一項「青少年網絡危機研究」,成功訪問了一千零五十八名十至二十九歲青少年,近九成受訪者在最近半年曾經上網,若以現時該年齡組別的人口共一百八十三萬計算,青少年網絡人口高達一百六十三萬人,他們平均每星期上網五天,每日平均上網三點一小時,較二○○○年時增加了一個小時。
調查並發現,青少年參與網絡遊戲的比率不斷攀升,由二○○○年的百分之六點三,上升至去年的百分之三十四,增幅達四倍半,估計參與網絡遊戲的年輕人達四十萬人,平均每星期上網打機十小時。
此外,調查顯示,約有一成半受訪青年開始出現沉溺上網的傾向,他們經常出現兩項或以上沉溺上網的症狀(見表)。
突破研究幹事陳之虎表示,網絡遊戲能夠為參賽者帶來快感及刺激感,因此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但若參與者個人紀律性不足,很容易引發沉溺的情況,結果除會削弱與家人的聯繫外,沉溺者在情緒管理及辦事集中力方面也會較差,故呼籲政府管制網吧對青年人的開放時間,以及開放多些場地予年輕人消遣。
去年中五畢業的阿浩及阿龍在會考放榜後一度沉迷網上世界,平均每日上網玩九至十個小時,到最近因為找到工作,打機時數才大幅減少。現任職超級市場執貨員的阿龍指出,網絡遊戲吸引,最瘋狂曾試過由下午三時玩至翌日凌晨三時,「一星期玩足七日」。但他不諱言,沉迷網絡遊戲除引致身體疲累外,與家人爭拗也增多。「佢哋見我打機,咪成日哦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