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中產及商界不滿政府擬透過加稅解決財政赤字,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坦承知道納稅人對政府做法會「心有不甘」及「憤慨」,但他認為「能者多付」是全世界徵稅的原則,在財赤高企下,社會各階層應有勇氣去承擔財赤;有議員指摘梁錦松「因財失義」。
立法會昨日進行第二日施政報告辯論,梁錦松在會議開始時,先就前日議員有關經濟問題的發言作回應。對於不少來自商界及基層的議員公開反對政府加稅及減開支,梁錦松反駁指,他作為財政司司長,若他不設法解決財赤,「就係不負責任嘅做法。」而任何解決財赤方法「都唔係無痛,都會對社會上某啲階層造成衝擊」,但社會各階層必須對此有「共同承擔」的勇氣。
對於不少中產人士不滿成為「開刀」對象,卻從未享受政府福利,梁錦松認為即使他們未有享受政府直接福利,但香港良好治安、法治,完善交通網、食水、排污等設備,也有賴政府維持,雖然「佢哋可能感到心有不甘,我知道佢哋嘅憤慨」,但政府仍要徵稅照顧一些較貧困的市民,並會做好削減開支的工作。
不過,代表基層的議員卻不認同梁錦松加稅是為了照顧基層的講法。不少議員在辯論「建設公義仁愛社會」的議題時,均炮轟政府只顧加稅削開支,卻不顧貧富懸殊加劇。職工盟議員李卓人就揶揄梁錦松「因財失義」,只顧加稅減基層福利,他又揶揄負責社會福利的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財赤情況下,根本已經無事可做。
民主黨的司徒華在討論教育問題時,也猛烈批評政府削減教育開支做法,他質疑「我唔知教統局重要再削幾多經費先夠。」他認為教育工作是恒久事業,「唔可以一個時候猛咁撥款,一個時候猛咁收縮」,他又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早前指研究加學費是「賊佬試沙㷛」,又說「𠵱家個㷛爆咗,重要出嚟?」
另一位民主黨議員黃成智說,政府面對財赤「淨係識講削、削、削,咁就唔好話市民淨係識講complain(投訴)、complain、complain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