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於施政報告中重點推動本港與珠三角大融合,瑞銀華寶認為關鍵在於解決人民幣自由流動問題。該行銀行研究部主管余明麗更表示,若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則本港銀行盈利將可增加26億至27億元。
瑞銀華寶於不同範疇研究珠三角融合的影響,並發表報告。該行香港研究部主管陸東表示,本港金融體系在網絡基建、法治及自由的優勢,珠三角其他城市暫難比擬,有條件成為珠三角龍頭,只欠人民幣尚未自由流動。
余麗明則指出,若本港銀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盈利可望增加26至27億元,雖佔整體盈利不足4%,但比率將隨經濟增長而上升。同時,隨着零售店接納人民幣愈趨普遍,內地來港旅客大幅增長,她估計在本港流通的人民幣很快會超過400億元,開放人民幣是大勢所趨。
她建議中國開放人民幣業務,准許香港銀行接納人民幣存款,運回內地,在內地銀行同業市場拆放,賺取息差;另本港可透過在人民銀行存放美元儲備,換取人民幣自由兌換;及准許本港金融機構發行人民幣衍生工具。她預期,中銀香港(2388)可奪得人民幣業務25%市場,而中信嘉華銀行及工銀亞洲(349)也可因此受惠,故給予「購入」的投資評級。
瑞銀華寶中國經濟策略分析師陳昌華也表示,現已有很多兌換人民幣的地下活動,將之表面化反可加強監管,而本港銀行體系完善,可防止洗黑錢等活動,這都是內地城市缺乏的,故讓本港進行人民幣業務,對國內資本市場反會帶來好處,亦有助提升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提及本港與珠江三角城市競爭的問題,該行研究部主管林奮強指出,兩地應各自發揮本身優點,避免彼此浪費資源,出現機場、港口及其他基建設施重叠的情況。至於本港的角色,是依賴金融及機場等設施一展所長,避免再把資源耗用於發展數碼港及中藥港等方面。陸東亦稱,本港可提供高增值服務,助珠三角經濟發展中,預期銀行、港口及貨櫃業務等可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