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份投資界人士認為,債券牛市已近尾聲,是時候增持股票。不過,駿利(Janus)旗下基金經理施彼佳則相信,當市場前景未明朗、大眾仍感到憂慮的時候,債券的價值猶在,但必須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即是說,應該持有一籃子不同類型的債券,從而分散風險。
駿利靈活入息基金經理施彼佳(RonaldV.Speaker)說:「定息工具仍是投資者的『朋友』,當然個人資產如何分配,需視乎年齡而定。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用100歲減去投資者的歲數,餘下的便是持有股票之比例,例如一個30歲的人,個人的投資組合便可持有70%股票。」
不過,施彼佳認為,此際難以從股票市場中獲利,因此投資者不妨集中持有債券;待息率上升半厘時,才增持股票。他補充:「投資債券需要分散(風險),宜購入不同類型的債券,首選是公司債券,然後是高息債券和政府債券。」
就如他個人的投資組合,現時8成「身家」也是投放於定息工具上,其中60%為美國半官方機構FannieMae發行的2年期票據,餘下的20%則放在駿利的靈活入息基金和高息債券基金。
施彼佳笑說:「Weeatourowncooking(吃回自己煮的食物)。」至於其餘2成財產,則分別投資在進取增長型股票基金及國際股票基金中。
投資取向如斯保守,原因在於他甚為看淡明年的全球經濟發展。「歐洲將持續疲弱,美國則緩慢地復甦;至於亞洲區,相信中國會較強,但難以挑選出合適的債券,故至今在我管理的債券基金中,並未持有亞洲區債券。估計明年全球經濟只有1至3%的溫和增長。」
地區方面,他特別看好墨西哥和德國債券,原因在於前者的政府債券息率較美國高3厘,而後者也高0.4厘,甚為吸引。
作為掌管債券投資、並有超過15年的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自然擁有一套獨特的「選債」心得。施彼佳表示:「發債機構需逐步改善他們的信貸評級,利用現金流加強還債能力。如果能利用各種財務技巧增加收入,令信貸評級調升也是可取。」
舉例說,5年前他買入GoldenState的債券,當時該債券的評級很低,後來被信貸評級高的金融業巨人花旗集團收購,債券表現因而受惠,去年回報達10%,這次投資經驗令他留下深刻印象。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