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番爭持及反覆後,港交所董事會終於決定取消股票買賣的最低經紀佣金,由四月一日起生效。換言之,由四月份開始,股票買賣的佣金水平將由市場決定、將由經紀及客戶之間自行商定。我們認為取消最低經紀佣金制是市場開放及走向國際化的必然結果,對投資者也是有利的。
應該看到,隨着愈來愈多金融機構加入市場、隨着股票交易走向電子化,股票經紀服務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經紀行或金融機構除了在服務上競爭外,有不少更在佣金方面做「功夫」,向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回贈及優惠,以留住舊客及招徠新客戶。也就是說,經紀行及金融機構早已不再遵守最低佣金的規定。既然是這樣,乾脆將它取消不是更合理嗎?
而且,最低佣金制這類行業內部自定的收費規則主要是為了保護業內利益及妨礙市場競爭。若果繼續實施這樣的制度,只會令股票經紀服務無法開展全面的競爭,只會令客戶繼續補貼一些經營缺乏效率或缺乏競爭力的經紀行,這對客戶、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顯然都是不利的。
相反,在取消最低經紀佣金後,經紀行便要全方位作競爭,包括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及最吸引的價錢,客戶固然即時獲益,而市場也由於交易成本下降而能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場,長遠下來這對整體市場及金融業的發展不是更有利嗎?
更何況大部份主要的金融市場都已取消最低佣金的制度,甚至內地的股市也取消了;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怎麼還能抱着這類妨礙市場競爭的過時制度不放呢?
當然,中小型證券行及證券業從業員憂慮取消最低佣金制後將打擊他們的生計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們認為,證券業目前的困難主要在於股市成交量不足而不是佣金過低。事實上以去年為例,本地股市每天平均成交額只有六十多億元,比九七年時減少近一半。像這樣微薄的成交,自然令證券行特別是中小型證券行難於經營。
要改善這種情況,證券業該做的是進一步改善服務,並促使政府、證監會、港交所改善本地股市的競爭力,包括提升公司管治質素、加強公司監管及減低交易費用包括印花稅等。只有這樣才能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入市興趣,從而令股市成交額回升,令證券行擺脫「乾塘」的困境。
(圖)由四月一日起,取消股票買賣的最低經紀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