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昨日指出,日本或須使出「非」傳統招數來挽救經濟,可是怪招未出,卻先來一記「喪」招。消息傳來,面對人口老化和失業率高企,導致的社會福利開支不斷增加,日本政府為增加庫房收入填補財政赤字,財務省要員正與商界領袖研究在2004年財政年度開始,將消費稅提高1個百分點至6%,然後每年遞增1個百分點直至到達16%為止。若果屬實,則吾不欲觀之矣!
歷史已有鐵證,日本政府於1997年間,當時經濟看似有復甦迹象之際,將3%的消費稅增加至5%,措施觸發日本經濟陷入戰後最嚴重的衰退,至今無法翻身之餘,還令執政自民黨於1998年在上議院選舉中慘敗,首相被迫下台,如此教訓,還未醒覺。
現在內部需求和消費極度疲弱,人心惶惶之時,日本政府不但不設法增加就業機會,幫助銀行鬆綁,挽回投資信心,反而殺雞取卵,重蹈覆轍,使人民雪上加霜,增添生意人的負擔,究竟是哪門子的招數?
財務省的狡辯是自98年開始,日本財政赤字每年高達GDP的7%至8%,除非能在未來日子持續收窄,不然一旦失控,日本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局面。
誠然日本的GDP?債務比率由95年的80%飆升至目前的140%,長此下去國家必破產無疑。可是必須認清楚造成赤字不斷擴大的誘因是大家無生意做,導致稅收劇減,若在如此環境下還迫生意人走上不歸路──關門大吉,遭殃的除僱員外,恐怕又是銀行。銀行再閂緊水喉,壞帳愈積得多,此乃惡性循環,竭澤而漁,最終轉入螺旋的底部尖端,愈陷愈深,不能自拔,嗚呼哀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