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糊 以為分錢 申請碰釘<br>「社區投資基金」玩殘社工

概念模糊 以為分錢 申請碰釘
「社區投資基金」玩殘社工

特首特設基金報道三之二
港府財政緊絀,因此本年施政報告再難大灑金錢「派糖」。其實特首董建華過去五年,已動用數以百億元公帑,設立多個基金以資助不同行業及團體,不過這些基金表現參差。

【記者羅偉光報道】特首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設立三億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撥款予可「鼓勵市民發揮積極性」的計劃,基金成立後,共有二百二十七個計劃申請撥款,但最終只有十二個入圍,撥出款額共八百九十萬元。有審批委員會成員批評,不少申請人「攤大手板」等「分餅仔」,根本不明白甚麼是「社區投資」;學者質疑基金能否達到「社區投資」的目標。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昨日公布審批結果,獲批款的計劃服務對象包括露宿者、單親家長、新來港人士、低技術失業人士及殘疾人士等。

部份申請「亂嚟」
根據基金秘書處資料,申請項目必須以「由社區自發、從下而上」為宗旨,取得一筆過撥款後,須自負盈虧持續運作。
有基金委員會成員透露,絕大部份申請均不符合上述要求,以為「攤大手板就攞到錢」,他更以「亂嚟」來形容部份申請計劃書,因此審批比例偏低。據了解,二百多個申請中,不乏一些互委會申請搞旅行、粵曲會等活動。

互委會混水摸魚申領撥款,有份參與審批人士稱,一些專業社工也抱着「分餅仔」心態打基金主意,他說:「好多社工都冇社區投資概念,以為好容易就有錢分,真係好可悲。」
申請項目被指質素參差,最大原因是大家對「社區投資」概念陌生,就連基金委員會本身,也爭拗何謂「社區投資」,成員王紹爾說委員會曾反覆討論此問題,他說:「似學術研究多過似開會」。
現階段基金以摸着石頭過河方式運作,基金委員會副主席陳智思表示,相信部份項目開始運作後,大家會對「社區投資」概念更清晰。「社區投資」概念空泛,如何評估撥款效益同樣是未知之數,成員余秀珠承認,基金未有完善評估成效制度,他說:「第一批項目可以視為屬於實驗性質,但我哋會跟進項目進度,有需要時可以調整。」

社會福利當生意
中文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黃洪批評,基金對「社區投資」定義含糊,要求項目取得一筆過撥款後自負盈虧,是把社會福利當作一盤生意,他說:「政府畀筆錢出嚟之後,就要求項目自力更生運作落去,係急功近利同過份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