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到了台北一趟,目的是為了散散心以及休息。但戒不掉對於經濟興趣,所以在旅遊期間,也特別會留意台灣的經濟發展。
早陣子從報章上得知,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很高,以百分比計算,比香港的還要厲害,由於筆者是從事教育,所以對這方面特別有興趣。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對於東南亞的打擊實在很大。亞洲四小龍之中,台灣的情況不會比香港好。單看台灣的加權指數由高峯萬多點跌至現時的4000-5000點,財富已蒸發了超過一半,而台灣亦像香港一樣,為了世界性的競爭,已有不少的企業把廠房搬至大陸,因此台灣亦面對日本經濟的同樣問題:產業空洞化──傳統產業漸漸遷離,而造成本土的就業職位減少。
但看過台北市面的情況,又不像那麼嚴重──街道仍然人多車多,十分繁盛的樣子。交通方面已沒有十年前的那樣凌亂,有秩序很多。最少在過馬路時能夠有交通燈可依,而印象中,摩托車的數量亦比以前略為減少。
筆者所住的酒店是很接近「書局街」的。多年前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人十分喜愛閱讀,而賣書的地方成行成市,閱讀的風氣十分之盛,所以今次亦特地再遊舊地。但重遊舊地之後,便發覺面目全非。很多原本是書店的大廈已拆掉,改建為一間間的商業大樓;而現存的大書店雖繼續存在,但客人已十分稀少。究竟是新一代的台灣人沒有那麼喜歡看書,還是受到大型書店如誠品書店的影響?明天再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