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
董特首的施政報告發表後,在一項學生網站去年正面負面人物的調查中,他名列負面人物第二,而陳方安生也是名列第二,不過卻是正面人物第二。正面人物中一個政府中人也沒有。
無論正負,第一號人物都是演藝界的,正面的一號是羅文,負面一號是謝霆鋒。負面人物中,政治人物不少,排名第二的是董建華,第四的是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第六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第九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葉劉淑儀比較名列前茅,自然是因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諮詢中,她出盡風頭。而馬時亨、梁錦松卻是財經困境脫不了身。
董建華的高列負面「榜眼」,和陳方安生的正面「榜眼」,相映成趣。陳方安生因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發表了不符合左派心意的言論,而受到左派的抨擊,但仍能位居次席,可見是非自有公論。
董建華是「老王賣瓜」,自讚五年政績,第一是政治上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第二是經濟上使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成功落實「軟着陸」。
政治上的成就這點,目前正受《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衝擊,反對者擔心因此把內地的法律引進到香港,變兩制為一制。諮詢剛告一段落,官方自認成功,社會受到分化,但從人物調查中可以看出事實是如何受到評價。
經濟上的「軟着陸」也曾經被誇耀過,但目前正受到財赤的困擾,特首和問責高官帶頭減薪一成(民間有反映認為一成乃太少),希望公務員能「急起直追」,前途未必順利,可能引起風波。官方此外還發出預告,加稅加費,要向兩方面開刀。說到加稅,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要向那些因通縮而得益,收入不減,銀行有存款的人加稅,矛頭針對的是中產階級。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表示,大學和高中的學費不再凍結,都要增加,矛頭主要也是針對中產階級。加而又加,打者全落在中產階級身上。
在經濟的浪潮下,中產階級已經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許多人飽受負資產之苦。再要加上加稅、加費的衝擊,自是雪上加霜。
施政報告中擺脫經濟困境的辦法,最主要的是加強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聯繫,即時的措施是皇崗口岸二十四小時開放日有期,長遠的計劃是加速港澳珠大橋的興建,貨暢其流。單是這些,未必足夠,港澳珠大橋更是遠水難救近火,燃眉之急是財赤,財赤的造成是官方開支不當,但大中學的收費並不是造成財赤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官方浪費性的開支,據統計,每年浪費的數字數以百億元計,去年學校改善工程超支二百億元,而二百億正是官方打算在二○○六至二○○七年節約的目標,不用增收甚麼學費或增收甚麼稅項,只要每年抓緊各項開支,避免浪費,也就可以解決財赤的數字了。
財赤是官方開支不當造成的,解決財赤,官方有責,不應該向民間打主意,加稅加費,要民間都來分擔,這樣的解決財赤,並不公平。
解決財赤並不是人人有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