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文過飾非 - 李怡

李怡專欄:文過飾非 - 李怡

董伯在他的施政報告及其後的種種解說中,最讓市民感到絕難認同的,是他對回歸前的經濟榮景,說成是泡沫經濟的虛假繁榮,以及周邊地區,特別是「祖國內地的競爭力沒有發揮」所造成的,完全否定了社會公認的,過去的榮景是在英國的法治制度之下,香港市民各顯神通發揮拼搏精神所造就。而對回歸後的經濟困頓,他也只強調是周邊地區經濟崛起,香港原有優勢受到挑戰,以及泡沫經濟爆破所致,完全不提他所領導的特區政府應負的責任。
本來,有競爭才有進步。把香港的進步說成是缺乏競爭所致,而衰蔽是因為有了競爭,這是違反常識的說法。將香港人過去的奮鬥一筆抹煞,更是市民所絕難接受。至於這五年多的經濟不景,政府有沒有責任?且不說「八萬五」等房屋政策搖擺不定了,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對經濟可能受到影響全無警覺,五十個月的通縮,長期高企的失業率,財政收支的不平衡,幾年來都毫不在意,或束手無策,另方面又連年提出「假大空」的這個中心那個中心的夢囈,豈能說政府全無責任?
董伯不但不提要對過去的失誤負責,而且大擺成績,厚顏無恥地大談過去幾年的「成就」,而完全不提發展他所謂的四大支柱以及加快與珠三角融合的困難。
他說,過去短短一年間,訪港遊客由一千三百多萬增至一千六百多萬。這固然是事實,但他何以不提香港往內地旅遊消費的人數呢?單是春節期間,估計已達三百多萬人次,更不說平日每天、每個周末往內地消費的蜂擁人群了。訪港旅客固然對香港消費市場有幫助,但更大量的港人往內地消費則造成香港消費市場的致命傷。他說,去年下半年香港海運增一成,空運增兩成。但他何以不評估一下香港貨櫃碼頭受到鹽田港怎樣的挑戰,何以不提兩岸直航後,香港的海運、空運業會下挫多少成呢?

董伯在施政報告的「結語」中說:「去年十一月,我們的就業人數達到三百二十七萬,創下了歷史紀錄。」
筆者實在難以想像董伯會說出這樣反智的話。隨着人口的增長,即使是世界上失業率最高的地區,它的就業人數也是創「歷史紀錄」的。董伯這樣說,簡直是對市民智慧的最大侮辱。
董伯這種文過飾非、無顧事實、不顧羞恥地自我吹噓,在他這次的施政報告和其後的談話中表露無遺。香港目前的經濟困境,怎會比二十年代美國的大蕭條更嚴重?當時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收拾殘局,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現在正是要坦白、勇敢地說出真話的時候,我們不能畏首畏尾,對周圍發生的事視若無睹。」羅斯福的坦誠挽救了美國。
董伯只有坦誠地向市民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公開道歉,還庶幾可以挽回公眾一些信心。他不此之圖,而是文過飾非,向市民隱瞞事實,侮辱市民智慧,往自己臉上貼金,這只會使他今後的管治陷入更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