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融合大計 盧瑞華另有打算<br>廣州欲與港爭做珠三角龍頭

董建華融合大計 盧瑞華另有打算
廣州欲與港爭做珠三角龍頭

一山怎能藏二虎?這邊廂,香港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侃侃而談珠三角經濟融合鴻圖大計,希望珠三角成為本港經濟發展的腹地,香港可作區內的樞紐;那邊廂,廣東省省長盧瑞華對雙方合作不但未見熱烈回應,在昨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誓言要將廣東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力爭吸引跨國企業到當地設總部似乎有意與香港競爭,多於兩地互補。 記者:陳沛敏、蔡志郁

【本報訊】廣東省省長盧瑞華昨日指出,要將廣東建設成跨國投資地區中心,將廣州和深圳發展成區內的金融中心,大有爭做區內龍頭之勢。雖然事後他和本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異口同聲強調,粵、港不會正面競爭,但有本港學者認為,香港過去錯過與「珠三角」合作發展的機會,現在才談融合大計,對方難免「有點冷淡」。
盧瑞華在昨日揭幕的廣東省人大會議中發表工作報告,揚言要將廣東建設成經濟強省,未來五年共發展十二個項目,吸引跨國財團到廣東省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採購中心。不過,對於與港、澳合作,他只輕描淡寫說:「把廣東的製造能力和資源優勢,與香港、澳門、台灣的金融物流優勢、資金技術優勢和旅遊資源優勢融合起來……」
會後盧瑞華被記者追問粵港關係時卻說:「我們從來沒說要競爭、重叠,而是一種兄弟的關係,是合作、全面合作。」

港府被指一廂情願
本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回應時強調,本港與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有很大的互補和合作機會,從事重工業的國際公司可能會考慮到當地發展;需要龐大經濟基建配套或直接與世界市場接軌的,則可能到香港設總公司。本港的定位應集中吸引外國的中、小企來港設總公司,從香港輻射到內地。
香港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系主任劉佩瓊稱,香港過去不重視與內地的合作,到現在才談珠三角融合,難免「有些一廂情願」,對方也顯得「有些冷淡」,今後港府須多下功夫,與內地加強交流,凸顯融合對雙方的好處,才可望成功。但她認為,廣州與本港雖存在競爭,但廣州暫不能取代本港的角色。

非廣東可自行決定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也認為,廣州有條件成為南中國的金融中心,但國際性遠不及本港,由於雙方均會首要考慮本身利益,要「傾得埋」須分工和各有定位。香港大學亞太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于漸認為,廣東省要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需人民幣自由兌換配合,非地方政府可決定。
廣州市經濟研究院城市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江華認為,廣州、深圳、香港應建設成三位一體的複合型國際中心城市。廣州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清泉也認為,未來幾十年內,三個城市各自發揮本身的優勢,對珠三角的發展可起中心輻射作用。
另一方面,政治經濟風險顧問公司發表的亞洲區二○○三年政經展望報告指出,特首董建華近日提出更積極地與珠三角融合,確可借助中國經濟,鞏固香港國際商業中心地位,但兩岸三通及華南沿岸地區大力發展港口設施,都會挑戰香港作為地區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