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凱托研究所國防及外交部副總裁 TedGalenCarpenter
近日的國際焦點必定是北韓的核武問題,北韓聲稱會重新啟動在寧邊的原子反應堆,並驅趕了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調查員。平壤政府這些舉動已嚴重違反了其在一九九四年簽訂的凍結核武計劃的條約,更違反了北韓理應遵守的《防止核武擴散條約》,及與南韓在一九九一年簽訂的《非核化宣言》。
美國外交部對於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分裂為兩派,不過,兩派提出的建議都是錯誤的。其中一派強調要與平壤對話,一些前克林頓政府官員與自由派官員,認為華盛頓的首要任務是嘗試落實一九九四年的《架構協定》,他們主張重施故技:就像九四年成功利誘北韓簽訂協定一樣,再以同樣手段賄賂北韓放棄發展核武的野心。
我們應該懷疑這建議,假設當年行賄失敗,北韓未必會因為加倍的賄賂條件而接受約束,反而有可能瞞天過海,埋首於進行新的欺世謊言。另一方面,布殊政府及大多數保守派人士都反對展開對話,與此同時,美國正尋求其他盟友的同意,加強對北韓的經濟制裁,藉以施加壓力,直至北韓願意投降。
然而,北韓已是一個經濟獨立的國家,制裁並沒有令北韓改變甚麼決定。而且,不論是談判或是經濟壓力,若要取得成功,首要條件是假定北韓只不過是以核武威嚇來增加外交談判籌碼。
如果以上的假設都錯了,將會有甚麼後果?平壤一直以來的手段,是先達成解除核武的約定,再有計劃地嚴重違反這些協議。北韓的做法令人困擾:或許北韓已決心要成為核武國家,卻不斷用外交手段混淆或哄騙她的敵人。如果這假設屬實,美國及其他東亞國家便可能要對付已武裝起來的北韓。
如果賄賂或制裁都不能阻止以上假設成為事實,一些極端的鷹派分子提供了另一途徑:發動先發制人式的襲擊,以阻止北韓裝置核武。但這不是新建議,早在一九九四年簽訂條約時,美國的鷹派分子已提出過這建議。
然而,今天的環境比當年要複雜及危險得多,沒有證據顯示美國能準確地辨認北韓所有核武裝置的位置。更壞的是,在武裝壓力下,朝鮮半島的戰爭已一觸即發。事實上,如果美國及中國的情報來源正確的話,北韓很可能已擁有小量核武,如此一來,美國先發制人的襲擊便顯得冒險。
華盛頓應考慮另一個方案:美國應該讓北韓知道,除非北韓願意放棄核武,否則美國會鼓勵南韓及日本自行決定是否研發核武。這方案應足夠讓北韓重新考慮其決定。事實上,若平壤要面臨同地區的核武威脅,甚或要面對一個隨時能發展更強大、更精密核武裝備的敵人,相信平壤會發現停止撒謊、保持非核武地區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即使結局並非如上所述,至少東北亞地區能發展出較平衡的核武規劃,而不是由北韓獨斷。如果上述方案不獲美國接納,她便要因政策錯誤為非核武盟友提供保護,使其免於不穩定及擁有核武的北韓威脅。這亦是最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