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外幣的交易費用比較簡單易計,不像買賣股票那般,又要考慮經紀佣金,又要考慮交易所徵費、存倉費、過戶費、印花稅等。外滙買賣的交易費用,主要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價。
差價是指賣出價減去買入價。以港幣報價的滙率計算,外幣差價便以港元來量度。
除了差價的絕對數值之外,亦有人用百分比計算,其公式如下:
差價百分比: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
我們不妨利用銀行在本1月9日下午有關港元兌外幣的報價,然後運用上述公式,計算各種貨幣的差價及差價百分比,結果如右圖:
外滙的報價,習慣上是以小數點後4個位計算。以美元兌港元為例,1美元兌港元的買入價為7.7880港元,而賣出價為7.8080。那麼買入賣出差價,便是0.02港元,亦即兩港仙。利用上述差價百分比公式計算,差價的百分比達到0.26%。這個差價百分比,已包含了所有交易費用(包括交易佣金)。這個費用比很多證券買賣都要低。
在上表的差價百分比那一列還可以見到,美元的差價百分比最低,而其餘的貨幣差價百分比都在0.40-0.52以內。這是因為美元屬於熱門貨幣,流通量大,加上聯繫滙率關係,所以差價會較小。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