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自強不息辦美容院

新移民自強不息辦美容院

在內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張雪嫻,兩年前挾着高學歷及專業人士的身份,貿然來到香港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新移民的標籤效應卻即時將她的頭銜一筆勾銷。但她的拚勁和鬥心,令其在短短八個月內創立自己的美容事業,成為新移民的典範。

四十五歲的阿嫻原居於廣州,曾修讀會計課程,婚後一直協助從事電器批發生意的丈夫處理公司財務。惟侍母至孝的她,眼見年事已高及體弱多病的母親在港乏人照顧,遂於前年申請單程證來港照料母親,丈夫及現年十七歲的兒子留在內地生活。

來香港照顧病母
憑着阿嫻的悉心照顧,其母病情漸有起色。阿嫻於是着手搵工,惟卻處處碰壁。「坦白講,我雖然讀到大專,但英文只有小學程度,自己第一次盲摸摸去見工,僱主要我用英文填表,搞到我好尷尬。」阿嫻說。
阿嫻知道若要生存,就要拋下身份、無視別人的歧視,文員、便利店員、甚至搬搬抬抬的工作,她都來者不拒,盡量吸收工作經驗,閒時修讀一些課程自我裝備,讓自己盡快融入社會。其後,她結識了一名對美容生意有興趣的朋友,兩人決定合資開辦美容院,由於阿嫻在內地已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創業過程十分順利,新舖籌備不足一個月便已開張。

學技能走出困局
「我之所以開美容院,或多或少係有啲唔衰得、唔忿氣嘅心態,唔想因為一啲偏見同歧視,令自己愈爬愈低。」阿嫻道出新移民的心聲。
其後,阿嫻的拍檔因為私人理由退出,阿嫻遂獨資經營,現時每月收入約有七、八千元,算是十分理想,雖然「一腳踢」每天工作十多小時,但憑勞力換來的尊嚴,令她重拾自信。她寄語新來港人士每做一件事都要比他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亦應學會一些專業技能,才能走出困局。「其實只要你肯踏出呢個社會,你就會有機會,行行出狀元。」阿嫻說。
阿嫻為了自我增值,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早前報讀了香港聖公會聖基道新來港人士服務中心的課程,包括:基本電腦應用、求職錦囊及常用英語等。該中心開辦了多項切合新來港人士的課程,凡有興趣的人士,歡迎報名及查詢,電話:26466190。

曾見工遭人白眼
AforApple、PforPeter的口令很多人都會念,然而,對於新移民而言,身份證號碼的那個P字頭,分分鐘是Pain(痛苦)和Punishment(懲罰)的代名詞。阿嫻坦言試過見工時,僱主原本與她相談甚歡,但一見她身份證上的P字,即時「變臉」兼「耍手擰頭」(大部份新來港人士身份證號碼開首的英文字母為P字),亦有同事曾當着她面前說:「最憎啲大陸人」。然而,誠如阿嫻所言,自強不息,P也可以是forPleased(高興)的。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